第146章 恐慌的赵佶 (第1/2页)

肖玉楼迈步进入小院,心里充满了激动之情。 这座看似普通的小院,在京城之中毫不起眼,可在他的心中,这是一个神圣之地。 因为这里住着一位,堪称是他心中神圣的老人。 诸葛神侯! 对诸葛神侯,肖玉楼无比崇敬。 这位堪称是大宋的守护神,曾经数次在危难中挽救大宋,只可惜在十年前退出朝堂,从此不问政事。 作为宫廷十二卫的首领,肖玉楼自然知晓诸葛神侯并未离京,也知道他就隐居于外城偏僻一角。 尽管一直将神侯视为自己的老师,肖玉楼却不敢擅作主张,所以十年来只是默默的暗中照顾,不敢跨进小院一步。 直到今天,老师终于允许他来了。 院中大树下,一位皂色薄衫的老者躺于竹椅上,他身前的石桌上摆着一副棋盘,纵横十九道,黑白子错落。 “神侯!您老身体可好!玉楼来看您了!” 肖玉楼恭敬地行礼,将手中的酒和糕点放下。 他知诸葛神侯并不喜金帛之物,若是带那些东西来,会引起他的反感,反而是一些不值钱的小吃食,倒不会令神侯介意。 “玉楼,坐,你我有近十年没见了吧!这十年你的道路还算顺畅,武艺也没落下,殊为不易啊!” 诸葛正我直起身,抚须说道,言语中颇有些感叹。 “全靠神侯栽培!若非神侯,我也不过是当初御林军里的一名小旗官而已!” 肖玉楼恭敬道。 他此时的身份是宫廷十二卫的都指挥使,不属殿帅府管,亦不属侍卫司管,也不用看枢密院的脸色,只需要对皇帝一人负责。 这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就算诸葛正我曾经位高权重,肖玉楼也完全可以和他平起平坐。 但肖玉楼是个恩怨分明的人,他当初被诸葛正我发掘出来,承蒙栽培照顾,心中对诸葛正我万分敬重,哪怕神侯退隐十年,已无任何职权在身,他也不敢有任何造次。 “玉楼啊,你可知我为何会让你来见我?”诸葛正我说道。 肖玉楼扫了一眼石桌上的棋盘,将心中的话说了出来。 “神侯是察觉到了京城之变吧,这件事我一直想找机会告知您,请您老指点指点!” 京城之变已过去了两天,肖玉楼是那个奉诏行事之人。 从“诛贼”到“罪己诏”,肖玉楼尽管身处风暴中心,他却完全摸不准帝王心思,不知道圣上这一番操作有何深意。 就在昨天,他去求见圣上,圣上却没见他,这让他心里很不安。 这件事自圣上而起,掀起的风暴实在是太大了,朝堂之上,一下空荡了不少,大臣们人心惶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若非有诏书和密令在,对于“诛贼”的命令,肖玉楼都不敢执行。 可两日过去了,圣上依然没有出面解释,只是让人传出话来,对朝堂上的位置进行了一些调整。 肖玉楼倒是不急,这些事都不是他该考虑的。 不过他的好奇心很重,很想探寻背后的隐秘,但圣上不召见,他无从得知真相。 或许是圣上受了什么刺激吧! 毕竟那“罪己诏”的内容很是吓人,自古以来,可从未有皇帝把自己骂得这么狠! 再联系到被诛杀的那些“贼臣”,肖玉楼心中莫名的有了一丝光亮。 圣上这是清醒了! 猜测归猜测,肖玉楼不觉得自己离真相很近,在他看来,整个京城中除了圣上之外,恐怕只有被他视为老师的诸葛神侯,才会明白圣上的用意。 不过神侯未同意,他不敢擅自拜访,只能等神侯自己感兴趣了召他前来。 现在,他见到了神侯,自然对心中的疑惑一吐为快。 诸葛正我听了肖玉楼的讲述,不由得躺在竹椅上,陷入了沉思当中。 肖玉楼掌握的消息,自然比诸葛正我得知的更详细全面,诸葛正我虽然智慧过人,可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诡异之事。 皇上突然下令诛杀多位奸臣,然后降下罪己诏,这等操作古来未有。 诸葛正我完全摸不透,赵佶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诸葛正我看人极准,对于赵佶这位皇帝,他从未抱有过希望。 在位十五年,突然之间转了性子,这有点太不可思议了! 就说前段时间,闹得轰轰烈烈的征讨梁山之事,朝廷数度吃亏,最后居然发兵二十万,就为了解决小小匪患。 若是有这魄力,西北战事早就解决了,也不用再向辽国进献岁贡! “此事颇有蹊跷,老夫一时也看不出什么,或许这并非是圣上本意吧!” 诸葛正我说道,他只是凭直觉猜测。 不管是赵佶听信他人之言,或者受人胁迫所为,总之这一切都不是赵佶自己能做出来的。 “玉楼,圣上近日肯定会召见你的,或许到时候你就知晓真相了!” 诸葛正我缓缓说道。 果然,第二天肖玉楼就受到了召见。 此时的赵佶身在寝宫之中,形容憔悴,一双眼睛布满了血丝。 在他的寝宫内外,侍卫足足有数百人,其中不乏大内高手。 肖玉楼被这阵仗吓了一大跳,不过他好歹身居高位,心理素质高于一般人,是以虽感震惊,却并未表露异样。 赵佶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