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大隐隐于朝 (第1/2页)

大殿上,明教所有高层都在座,一起商议接下来的规划。 徐啸行却在此时收到了系统提示: 『叮!被选者达成条件,获得称号【魔道魁首】,恶名+(/)』 放在以前,获得如此多的恶名,是让徐啸行十分兴奋的事。可如今听到这个提示,徐啸行却隐隐有些担忧。 可以预见的是,一旦恶名突破二十万,也就是到了十级称号“天诛地灭”,系统将会发生重大变化。 徐啸行总觉得自己的准备不够充分,所以开始有意识地压恶名等级了。 有鉴于此,他缓缓开口道:“两教合一不分彼此,当初我作为教主的承诺已经完成了一个,现在是该考虑第二个问题的时候了。” 杨逍率先发言道:“教主,这几个月来,我们已经努力过多次,无奈因为明廷的态度,我们在各国都无法获得承认。” 徐啸行点头:“所以,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要从大明入手。” 向问天汇报道:“启禀教主,这方面我们已经投入了很多人力财力。但这个问题在大明的朝堂十分敏感,没有官员敢提出相关建议。” 徐啸行沉吟半晌,想出个一举两得的办法。既可以稍稍给自己降降热度,又能解决问题。 “大明自从发生了土木堡之变后,国力一蹶不振,朝堂内部更是风云涌动。英宗通过夺门之变重新上位,曹少卿与石亨二人因为复辟有功,权倾天下。” “殊不知人越是到了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时候,自身的处境就越是危险。两人一个掌管西厂阻塞言路,一个紧握兵权暗怀奢望。” “那英宗皇帝能从绝境中逃回中原,又隐忍八年逆风翻盘,岂会是个昏聩之人?早晚会重新掌握朝局。” “在此期间,他需要一把快刀,不能跟文官站一边,也不能跟武将站一边。本来西厂是个好选择,但是已经被曹少卿彻底掌控。这时候就需要一股代替的力量,我觉得最好的选择,就是锦衣卫!” 在座的人都是才智之士,很快就听懂了徐啸行的意思,殷天正道:“所以教主的意思是,趁他们现在被西厂压制的时候,提前在锦衣卫系统布局?” 徐啸行点头:“不但要布局,还要掌控!” 众人互相看看,都觉得徐啸行果然想的深远,纷纷提出自己的办法。 听完众人的建议,徐啸行赞同道:“都是好方法,可以同时进行。但最关键的,还是朝堂上要有个人。” 他也没隐瞒,直接提出要自己去。 所谓大隐隐于朝,徐啸行想趁着这个机会稍稍压制恶名等级的进度,远离江湖。 再有就是,这天下的武学典籍,除了各门各派存有,恐怕存量最多的地方还要数皇家。 徐啸行之前已经设立“天机阁”,专门存放收集到的武功秘籍,这段时间以来,徐啸行都在尽力运用吞噬功能。 经过统计,这次总共收集到功法秘籍3905本,其中绝大部分是下品武功,约有3750本。 凡品武功125本、上品武功25本,极品则只有5本。 由于品类驳杂,最终只合并出6门神品武学,余下不同种类的极品武学15门。 徐啸行的初级目标——将武功全部升级为神品,算是达成目标了。 但下一阶段的目标——神品之上,仍然是遥遥无期。 即便是武学中最多的剑法类,目前也只凑够3门神品。 所以徐啸行就将目光对准了皇家藏书,希望能再次获取大量武学典籍。 基调定好以后,明教这架庞大的机器就开始运作起来,很快就为他铺平了道路。 由于徐啸行推广了长老议事制度,他的离开并不会太影响明教的运转,加上明教发达的通讯网络,可以及时将消息传到徐啸行手上,这也是徐啸行以后入住锦衣卫的筹码。 不久后,机会就来了。 夺门之变受益最大的三个人——徐有贞、石亨和曹吉祥,互相之间日渐猜忌,终于撕破了脸。 其中石亨因为飞扬跋扈、干预朝政,甚至都引起了皇帝的反感,无奈因其掌握兵权,皇帝怕他狗急跳墙,没敢直接动他。 但根据明教信徒传回来的消息,徐有贞已指使人上书弹劾石亨和曹少卿,文官、武将、内侍这三大团体,不久之后会有一次激烈的冲突。 另外据报,英宗因担心自身安危,拟整顿锦衣卫。 结果一查之后发现,单是石亨家的亲戚,就有五十多人冒领功赏入职锦衣卫,其余手下、故旧等更是不计其数。 弄得锦衣卫不但半点战斗力没有,还从上到下都烂透了。 英宗大怒,下令整顿锦衣卫,前后开革了约四千多人,南北镇抚司几乎都要空了。 但是活还得有人干,于是在勋贵、军队甚至良民中招募选拔人手,这就是徐啸行的机会。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招聘的地方当然就也有人情。 在付出了不菲的代价后,明教弄到了一个锦衣卫副千户的实缺。 从五品的武职,并不算高,但这已经是目前能买到的最高品级。 徐啸行将会化名许骁,冒充一个边军军官的后代,恩荫入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