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考验 (第1/2页)

好书推荐: 超级家丁

万一成了呢? 黄三郎周虎吴新这些人心底的悸动被这一句话点燃。 进山也就是拼个活头罢了。 大不了再找个山头过活,还能比现在更差的么? 看到众人眼中闪出的希望火花,白守良趁热打铁,把一些预想的计划拿出来。 小牛村的头领和大多村民都是从北边逃过来的,对北边的情况了解的多一点。 安丰淮西经历十来年战乱,金国掳走了不少的百姓成了畜养牛羊的奴隶,还有不少百姓躲藏在山林、沼泽、大山里艰难存活。 北面的金国畜牧为生,近年来因为抓了不少大宋的百姓,开始试着耕种稻田。 淮西太靠近国界,虽然金国从来没把大宋放在眼里,却也知道没必要在这种战区缓冲地带太刺激大宋。 所以,对岸有着很多的山民在沼泽和荒山野林里面藏着生活。 金国不在乎这点人口,大宋顾不上这些从属不清的百姓。属于三不管地带,人命如草芥。 偶尔因为前线战事,这些人还会被扫荡的军队抓了成为向导,成为堆土开路的炮灰。 小牛村的头领在过江之前和北边的山民多有联系,北边要逃避金国的欺压和搜捕,能活下来的老弱很少,经常挣扎在生死一线,要比一般的流民有实力的多。 淮河南边的流民灾民也有不少,靠大河太近,农田用水方便很多,可同样遭受涝灾的频率和程度也会大得多。 靠老天吃饭,一个运气不好就会被卷入涝灾,稻谷颗粒无收不说,还要填进去微薄家产,甚至卖儿卖女艰难度日。 受限于大宋的厢军制度,大规模的受灾百姓将会被编入所谓的厢军,成为后勤或者工程部队,有一口饭吃保障饿不死不出大乱子。 零星的水灾官府就顾不上了,任由受灾百姓成为流民自生自灭。 北边山民要招募,南边流民也要招募,两边下手,只要不是打家劫舍手头沾了无辜百姓鲜血的,人越多越好。 一番讨论白守良又有了新的想法,果然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人越多灵感就越多。 钱老头联系过江船只,吴新被安排过江去联络收拢北边的边民,黄三郎负责搜集南边的流民,刘二旦带着寨子里的其他人开始准备建小镇子的地基,周虎准备进城营救杨林。 一番布置,为了收拢第一批加盟帮手的信心,白守良有限度的透露了一点家底。 山下一处偏僻的坡地,白守良带着众人介绍这一批新到的物资,草地上杂乱堆满了各种袋子。 吴新一个健步上前,黄三郎周虎紧随其后,开始检查起来。刘二旦钱老头早已习惯,这一批虽然多,但都是熟悉的东西。 粮食! 铁具! 衣服! 盐! 吴新惊呆了,他来的最晚,还没有经历过众人齐搬物资的事情,对这种事情抵抗力最低。黄三郎周虎好歹是大批量搬过一次的老人了,也对这一批这么多东西暗暗心惊。 牛尾寨实力深不可测! 黄三郎周虎默默对望一眼,都有种庆幸的感觉。 “这回真是来对了!” 山里人不怕投靠别的寨子,投靠有实力的大寨子就是弱小山民的生存之道。他们怕的是被大寨子当做炮灰消耗,在大寨子里当做牛马对待。 有些大寨子外强中干,看着光鲜却存不下一个月的粮食。坐交椅的头领喝酒吃肉,寨众连汤水都混不上,投靠这种寨子又有什么用呢。 牛尾寨这都搬了两回粮食了。 光现在要搬的粮食就够千把人吃一个月的了。 这可都是按干饭一天三顿的量计算都绝对绰绰有余。 山里谁家能一天三顿饭,还都是干饭,山下有田的小地主恐怕都没这个生活水平吧。 还有面条,菜油,那是一般人能吃的上的吗?除了来牛尾寨吃过几顿,以前二三十年见都没见过几次。 “大家好好干,这是第一批!” 白守良继续放大招。 这个年代,有钱不一定厉害,但有粮食的一定厉害。有钱在灾荒战乱年代不一定能买到粮食,可有粮食就能聚起一大帮人来,只要你保得住就行! 三十多吨粮食而已,系统金额不到十八万,说多不多说少不少,相比它能达到的效果,肯定是划算的。 白守良就是要逐步放出自己的牌面,聚集人手,来保住牛尾寨,保住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批一批的搞物资,逐渐掌控新加入的人,直到实力足够。 “第一批!” 吴新被这种气魄征服了,只有点后悔自己是不是来晚了点,被黄三郎和周虎抢了个先。 还有,小牛村还有百十来号人,是不是可以都来牛尾寨? “我们有粮有钱,但也要守的住才行,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更多可靠的人手。” “这些东西就是要我们能在山下站住脚跟,站不住的话,后面的大人们凭什么给我们这么多钱粮?” 钱老头加紧给众人划出大饼。 这里的人都是山里的老人,这些人都有力气有想法,不然也不会这么快都到牛尾寨来打探消息。 大家不怕出一把子力气,只怕这一把子力气没有使对地方,换不来真心的承诺。 牛尾寨拿出来实实在在的钱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