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简易铁路 (第1/1页)

好书推荐: 超级家丁

一座即将年产七亿三千万斤的炼铁工坊,私下里,在大家心中,其所在地自然毫无争议的被称作了铁城。 与当初白守良称呼的那样,当得起煤铁之城的名号。 兴奋过后,程将军和陈家又不约而同的担心起来。 宋国一年明面的产量才三亿多斤,这个新建的铁城一个地方满产起来,就能把这个数量翻倍,实打实的以一敌国。 这么大的财富和物资,其中可能会牵扯的瓜葛和引起的窥探,不用想就知道是多么的庞大。 “保密!核心生产区域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就是在这里开工的工匠们都需要分区开工和居住,不能混居在一起,防止互通消息汇总数据!” 程将军立时安排预备的巡防队扩大检查范围,严格控制这座新城的人员来往出入,将各个分区的工匠隔离分开,最大可能的将未来总产量化整为零,混淆外人的感官。 这时,广胜军众人就察觉出了黑牛城规划大大小小分区的好处来。 四通八达的转运路径,高墙隔离开来的生产区域,所谓车间的设置分离,都将工人所知道的东西限制在各自岗位的狭小区域里,短时间内还体会不到这种超级产量所代表的震撼力。 改进良多的生产工序,让人工减少了不少,一定程度上更是限制了外人的想象力。 黑牛城工匠多少带来了白守良一些相关的建议,比如周期性轮转检修,比如半负荷生产,比如良品记账数据参考传统铁厂等等,铁城的初期目的除了产铁以外,更是为了锻炼人手,积累更多的熟练工人。 降低了经验要求的熟练工人比起大师傅们肯定是有很大不如,但在这样的生产线上已经绰绰有余了。 三五个月就能锻炼出一批一批合格的炼铁工人出来。 靠着黑牛城这样的技术,直接扩建扩产简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到那时候,限制产量的恐怕就是矿石和石炭的数量了。 这样自产的铁料胜在人工和场地要求不高,以及数量庞大到能忽略其他的成本投入,在质量上的些许欠缺被巨大的数量所覆盖,自然没有什么问题。 比小作坊质量更胜一筹的铁料,用来搞点普通的铁器、兵器、铁甲要比原先的武器皮甲藤甲厉害的多。 从黑牛城榨来的每个月五十万斤钢筋料,全部划拨到生产蒸汽机的原料当中,既有充足铁料,又有蒸汽机这种机械打铁的设备,广胜军的换装计划直接可以排上日程了。 安排好巡查安保事宜,程将军忽然觉得,城外的路现在就是铁城的最大短板了。 “我现在明白为什么白城主这么喜欢修路了,有了好走的路,这些原料设备铁器才能方便转运,简直是环环相扣啊。” 除了程将军,陈元中也有点感叹,原来觉得黑牛城仗着财大气粗的本钱,狠命的把水泥不当一回事,大都用来修一些目前根本用不上的水泥路,有点太过浪费了。 而今,看过了铁城的发展规划,才明白人家黑牛城哪里是浪费,而是未雨绸缪,什么东西都走在前头而已。 等其他人明白的时候,黑牛城早就地盘稳固,一骑绝尘了。 “我们白城主常说,要想富,先修路,开始我们也不明白,自从现在招募令不少灾民进来,才发现这些东西太有先见之明了。” 装备部过来的工匠们感受更深,特别是对第二批进入黑牛城的人,黑牛城的狂飙突进式的发展简直是震撼人心。 从巡检司找茬,到土匪攻城,接着大军围城,然后黑石城和铁城,一步步走的稳固扎实,更给黑牛城众人带来了深刻的改变。 雁石镇的普通伙计都开始巴结讨好黑牛城公民了。 这种身份地位上的感官转变,让众人感受颇深,更为珍惜如今的生活。 要想富,先修路! 简单的几个字,铿锵有力,又富有哲理。 让广胜军和陈家人越想越觉得有道理。 “看来,安丰军城往东北到淮南到寿州,往北面到雁石甚至黑牛城的路,必须得加紧修起来了!” 到淮南到寿州的道路,关系着铁料和石炭的运输,往雁石黑牛城的路,自然方便承接特产和物资交流。 全都关系着未来铁城的发展,广胜军负责安排人力和物资,陈家在这方面只能出钱,黑牛城有成熟的施工人手,对修路更是熟门熟路了。 前来支援的施工队,拿出来关于道路的一些建议。 不同于黑牛城现在修建的水泥路,三四十公里的路程光是水泥的消耗就得超过之前所有的总和还多。 按照白守良的估计,这些路未来将负担铁城的绝大多数石炭、矿石、铁料的运输,那估计以现在粗糙的施工水平,水泥路面坚持不了多久。 既然蒸汽机已经出来了,未来的机车应该不远了。 那简易铁路差不多可以拿出来用了。 “铁路?” 程将军有点吃惊,他最开始估算出铁城的产量时,还发过一场感概,说以后椅子都可以用铁来打造了。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