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影子 (第1/2页)

好书推荐: 超级家丁

神秘的白城主大人开始神秘受训,丝毫没有怎么干扰黑牛城的运行。 工程队挥舞着指挥棒,从后勤部领来近乎无穷无尽的建筑材料,在熟练工人的手中,变成一条条宽阔的马路和方正突兀的建筑。 几乎免费的孩童教学和需要交纳一定学费的成人速成班都是人满为患,把一间间教室填满,学校仿佛从温文尔雅的学堂变成了人挤人的市集一样,一到放学,简直可以比拟工程队伍的放工场面。 虽然人多,对老师的尊敬依然融入到了黑牛城人的骨子里。比不上那些私塾一样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地步,也达到了尊师重教礼敬有加。 每一批学成的学子,无论是中小学班还是成人班,都被各个部门用丰厚的薪金拉拢了过去。让学校成为了黑牛城一个特殊的存在。 不仅教授文字和道理,还传授挣钱的本领,自然让平头老百姓们铁了心的认同。 除了学校,还有医院。 第一医院刘恩佑学习了学校的种种措施,把药铺学徒这种事情按照黑牛城的学校教育方法结合了起来。 经验丰富的老医生不仅集中授课,教学徒各种诊治用药的经验,还互相交流交换经验提高自身医术,打破了宋国社会里敝帚自珍的习惯。 不是解开了心结突然无私分享起来,而是黑牛城和第一医院实在给的太多。 以往的大夫最多诊治一村一镇一城,再往上的名医自然又是一个阶层。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达到名医的地步呢。 最多是学得一手技艺,有点独门技巧罢了。 医术不同其他功夫,有个天赋的问题,传子传孙也得有那个悟性才行。最多的情况还是从徒弟里找一个牢靠的依托终身。 黑牛城给出的办法就是花大价钱收购药方。 那钱财物资的数量远远超过普通大夫的收益,按照平日行医所得,估计得几十年运气好才能积累出来。 另一个,黑牛城喊出了医术不够人数来凑的办法。 以往大夫带学徒是三年考验三年学艺三年出师,百姓的生活范围就这么大,没有特殊情况很少远走他地,一个地方会同一门手艺的人多了起来,相应的活计平分起来自然就减少了。 这就是所谓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由来。 市场就这么大,多一个人吃饭,其他人就得少吃。 可这个道理到了黑牛城就不一样了。 大家都是来自五湖四海,有的是为了生计,有的是为了逃难,有的是为了高工钱,总结起来就是本地人其实很少。 再有就是当老师教学生这种事情,比教徒弟要容易的多。 徒弟不成才,师傅得供养,留着当衣钵传人的弟子更是要精挑细选,那是养老的保障。 可换成老师教学的模式,学生自己报名,花钱学艺,名份上要比师徒弱上许多,老师也不必对学生有太多牵绊。 教出几个学业惊人的学生固然很有成就和收益,教不出来也有保底。 这可不是一个两个的教,而是二三十个的教,总有遇到天赋上好的学生的时候。 教学生有一份收益,教出好学生也有一份额外的奖励,贡献的药方放进医院的成药系统里,更是细水长流的有分红。 只要有效,按照用量分红。 这个可比一个个看病诊治厉害的多。 黑牛城里外里快十万人了,第一医院之下还有十来个社区小诊所,数量基数在这里,加上这里工钱高待遇好挣钱路子多,自然看病的人不少。 有钱之后,谁又愿意为了省个一两天的工钱就拖一身病患呢。 以前的省只是没钱罢了。 率先加入第一医院教学和分红系统的大夫,第一个月就收获了让人眼红的收益。 黑牛城是真给,真金白银,毫不拖欠。 这让一些只想试试和观望的人,一下全都主动加入了进来。 能到这里的,几乎没人能称得上名医的,手里的方子也都是大同小异,一个月接触下来,当然怕加入的慢了落到别人的身后。 于是,除了学校,医院的教学系统首先被撑爆了,让身为院长的刘恩佑既痛苦又快乐着。 还好,黑牛城支持医务系统的政策没有因为人数的急剧增加而动摇,多了几百位上千位的预备医生也没有丝毫影响到白守良的钱包。 这点支出对于工程项目来说,洒洒水而已。 每一分的准备都是明天的优势,白守良听说医院的场地物资不够,更是调拨了几万两银子的资金,让刘恩佑感恩非常,直呼白城主大气。 热热闹闹的部门不止学校和医院,有点保密的城防队、保卫部、城管队这些都在各自扩充人手。因为涉及黑牛城安全之类,筛选人员的手段上,就有些隐秘,算不得风风火火。 整个黑牛城最火爆热闹的自然是杨林掌管的商业部了。 商业部直管的开发商行就是黑石镇最大的地主,这里经营的一切营生都相当于有一股份子钱在内。 商行经营着日用批发,现在除了几间旗舰店之外,全都批发给了本地开设的小商行来经营,用于活跃商业氛围。 物流仓储更是掌控着来往商队货物的出货储存,有一点便利就可能要比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