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第一根稻草 (第1/1页)

好书推荐: 超级家丁

黑石镇开始有一股暗流涌动,雁石镇里少见的迎来了客流的爆发, 自从黑牛城兴建水泥路,开发了外城和黑石镇之后,受到最大影响的自然是雁石镇。原本就是牛栏山商道去往寿州的一个中转站,靠着来往不绝的商队才站稳脚跟。 全靠地理优势,自然拼不过花样百出的黑牛城特产,玩不过黑石镇的商务一条龙服务。唯一还剩下的,就是这里有着完善的官衙驻地,算是安丰军城到寿州的一个缓冲地带。 受到很大影响的客栈、货栈和商行,早早的跟风去了黑石镇租了场地,赶上了一波发财的机遇,要比原来赚钱的多。交易中心按时缴纳税费,倒是省了税司不少麻烦,可不能过手终究少了很大的油水。 前有巡检司的前车之鉴,后有白文栋代表广胜军驻扎,明显就近照应,自然没有不开眼的去找不自在。 可张衙内来之后,一切又有了新的变化。 雁石镇将要修建新的码头,联通牛栏山到寿州的水路,几大家用着自己的人脉和影响力,凑齐了不少修建的队伍。没有多少水泥,先修的就是碎石路基,整个规格除了水泥路面,其他都跟黑牛城的筑路水平看齐。 水泥路在这个地方已经是深入人心了,现在修建起路来,一些长宽高、路基、排水等等都按照黑牛城的标准。 经过实践检验的,大家都明白其中的好处,更有聪明人觉得,万一以后搞到水泥了,只需要将路面铺装一下就能马上变成标准的水泥路,简单高效。 这边的工钱肯定没有黑牛城工地的高,有官府作保,倒是还是平和。 不是所有人能捞到黑牛城的建设工程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无视官府在其中的动员能量。 第一桩巨大的改变发生在了定时班车上。 因为水泥路早就沟通了黑牛城到雁石镇的商道,再倔强的商队也拒绝不了这种道路带来的便捷。 特别是雨天,水泥路平整光滑如新,除了大雨本身遮挡视线和可能打湿货物之外,在其他方面一点困难都没有。 泥水全都听话的顺着排水沟渠消散开来,整个商队就如同洗了一个干净的雨水澡一样。 于是,这条被水泥全线翻修的道路,承担了所有从牛栏山到雁石镇的运输,以及中间站点黑石镇的客流运输任务。 最开始,发现道路客运商机的商人,用的是黑牛城淘汰下来的四轮车架来回转运客人,直至规模越来越大,不太规范的运人和运货时常堵塞道路的通畅,产生一些纠纷。于是后勤部出面,收编了所有的大型四轮货车,改造成统一规格适合运货运人的班车。 这种交通工具定时从黑牛城到雁石镇来往运输,靠着后勤部不错的管理和口碑,以及低廉的车票价格,乘坐往返的人员一时间爆满。 完善的交通规则,不仅解决了货车通行拥堵问题,还成了黑牛城至雁石镇交通线上最靓丽的风景线,直接改变了这里的出行习惯。 而现在,雁石镇单方面拒绝了班车的进镇要求,甚至,在城门几百米内,以堵塞要道为由,不准停靠。 先警告,后惩罚,再没收并关押运营人员。 一时间,班车只能在雁石镇城门外五六百米外临时新建了一个站点,才解决掉候车和货车掉头的问题。 至于乘车和货物托运问题,愿意乘坐的,只能自行解决这五六百米的距离问题。 除非,班车系统能够接受雁石镇巡检司的管理、调派和收入分成。 雁石镇巡检司,那是黑牛城的老对手了。自从黑牛城发迹以来,这个衙门的存在感越来越低,这回倒是有了底气,走到了前台。 而所有人都知道,让他们来管理,恐怕这班车的票价得翻个几倍都止不住。 张衙内这边出招了,不算大,造成了一点妨碍,这就像一个风向一样,一向看起来顺风顺水的黑牛城,终于迎来一个庞然大物一般的对手。 其他人有愤恨的,有观望的。 也有站队的。 在黑牛城实力范围内经营店铺和工程的人,进出雁石镇开始严查随身物品,花费的时间比其他人多的多。 米粮面油、牛马粮草去往黑牛城方向的,多般刁难甚至需要多征税三成。 风向开始向不好的方向发展,驻扎在雁石镇里的白文栋和云海商行倒还是正常,来往的物资货物收发自如,可对种种偏向行为也无能为力的举动,逐渐有中立的和观望的人,看清楚了目前的态势。 黑牛城处于下风了。 中小商队是对这种氛围最敏感的。 就算再对黑石镇看好的小商队,也不敢再去撩拨官府的态度。匆匆的商队组成大队人马,过黑石镇而不入,直奔雁石镇而去。 “当初的牛马商行,其实就是五大家培养起来的,他们主要是为了消灭牛栏山的土匪,还有就是利用五大家的影响力,在雁石镇这边偷摸少缴一些税。” 柳少宏喝了一杯特制的绿茶,他是愤恨一派的,自然对现在雁石镇的小动作愤愤不平。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