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第三根稻草 (第1/2页)

好书推荐: 超级家丁

马队和巡逻车开始加大力度巡查,城管也开始分片区防御性巡逻的时候,精良的装备和英气逼人的风貌,暂时稳住了外城的人心。 普通百姓要的也很简单,安全,有饭吃,有工钱而已。 这么简单的要求,在黑牛城以外,还真的难以全部达到。 大灾之年,粮食收成可以预见的会减少很多。 每年这个时候,就是那些富户地主们,剥夺财富的时候。普通百姓为了一口吃的,不仅要低价卖田救急,没有田土的甚至要卖儿卖女,还可能欠下一笔利滚利的高利贷,一辈子也还不起,成为地主们的种田长工和奴隶。 家里有点资产的,也经不起灾年粮价的高涨,每一口粮食吃掉的都是平常四五倍的财富。 连官府都无能为力。 而今天,逃过黄河大水的灾情,来到黑牛城的灾民们,竟然不仅没有欠下高利贷,还能做工获得不少工钱,并且连粮价都没怎么波动,仔细算起来,往年最难过的几个月,只要舍得一把子力气,竟然还可能会挣下不少钱财来。 人心虽然自私,也是会对比,会算计的。 这也是大多数灾民选择留下的原因。 已经是这样了,不会有比这里更好的地方了。 “黑牛城不缺粮食,虽然不知道从哪里来的,但这一招上回就用过了,这一回,多了几万流民,可看起来他们还是早有准备。”王家掌柜王继和没有忘记当初的误判给了对方机会,他仔细的讲述了以前的错误决策并提醒注意。 黑牛城虽然紧挨淮河,却上下游走水路的物资并不多。 除了胆大包天的在对岸建了个堡垒以外,根本没有见到有大规模的船队来往运送物资。 曾经船帮给黑牛城运送的石炭等东西,运量加起来并不多。就算日夜兼程的赶路,也凑不齐这么多人消耗的粮食。 更何况,下游淮南安排的人,也都发现了船帮运送的确实都是石炭,倒是返程的时候装了不少日用货物,算是黑牛城往外销售的特产了。 没有人给黑牛城运送粮食。 当初王家也是这样想通过围困控制粮草输入,逼迫黑牛城就范,可惜失败了。 如今,虽然不知道对方究竟存了多少粮食,又或者从哪里得到了粮食的补充,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他们不缺粮食。 竟然组织起来给住进外城坊市的百姓们平价供应粮食,不得不说这是一步妙招。 稳定了人心,还打击了雁石镇这边囤积粮草的商家。 为什么他们不缺粮? 曾经困扰了王家的问题,如今该张衙内来判断了。 “确实是不缺粮的样子,因为他们的酒水还在供应。” 张衙内也从侧面得到了大致准确的消息。 酒是靠粮食酿造的,缺粮的时候谁也不会浪费粮食去酿酒。宋国的酒业都是官府控制着,由指定的商户售卖酒曲,其他制酒商户就只能买官方的酒曲酿造酒水。 相当于买酒曲的时候就缴了酒税,然后还大致估摸出产出酒水的数量。 黑牛城在雁石镇可是买了不少的酒曲。 虽然大多数商户都或多或少的会私造一些,可造的越多,越是消耗粮食,不是有足够的本钱,这一行当,是不敢放开手脚使劲酿造的。 黑牛城不缺酒水,普通百姓都能通过不算太贵的价格买到一定数量的酒水,每天虽然有些限额,可每天都有,根本不像枯竭的样子。 有王家的例子在前,张衙内虽然搞不清楚黑牛城关于粮食的储备数量,可断然不会在别人已经试出问题的地方留下破绽。 “减少或者断绝粮草输入,就是提高他们获得粮草的成本,这个本身没有问题。粮食再多,也有限度,七八万人吃起粮来,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果他们不声不响做到了,那不是说明黑牛城藏起来的部分,更可怕吗?” 紧缩物资,制造恐慌,这都是开胃菜而已。 这回就不是入股了,只能是上交才能完结这件事情。 张衙内都已经准备好以盐铁司的名义在临安重修朱雀大街的奏章了,只等拿下黑牛城就开始。 他相信,有这个做底气,在安丰军州做的再过分,都是能够让人接受的。 广胜军上奏朝堂给黑牛城招安的奏折被驳回了,这件事情的审议还没走到枢密院高层,就被有心人拦截了下来。 开始是王家的使力,但那个时候也只是多些考量,耽误一些时间而已,广胜军出面,这个奏章最终是需要到枢密院才有最终结果的。 要想阻止,王家的背后大人物的付出将不会是一星半点。 没有多少利益的所在,自然不值得。 光是阻挠一番浪费些时间,显示下存在就适可而止了。 没成想,后面张衙内主动接过来这个事情,从盐铁司出面,这个事情的难度一下就降了下来,只要还需要盐铁划拨物资供应顺畅的,都必须给这个实权部门一点面子。 为一个小小的土匪之城得罪实权大佬,没有人会自找没趣。 “发给他们吧,断了念想也好做决定!” 虽然早就不做指望了,但从白文栋那里听到招安文书被驳回的消息,还是让白守良以下首领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