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想封锁黑牛城没门 (第1/2页)

好书推荐: 超级家丁

北面金国封锁了绝大部分进出白云城的要道。 就算没有封锁,这里原先就是荒地丘陵沼泽,根本没有多少人生活,更不要说会有多少和外界的往来了。 在淮北,黑牛城的招牌工程水泥路目前只能满足自己小圈子的使用,还没有扩展出去。 外面的物资想要运进来,根本没有路可走。 南面的旧城除了黑石镇和没有连成一片的大片岸边外城被放弃掉了,其他的,比如内城、后城山谷以及和它们相连有完整城墙的一部分外城仍旧把控在黑牛城的手里。 这里仍有将近五万多人固守和生活,被带往北岸的只是一半不到的百姓。 黑牛城是白守良的发迹之地,花了这么多物资建设,还有险要地势的防守优势,仍然是他的大本营所在。 黑牛城之外,路过的商队全都远远绕开,虽然没有官方正式的通报和惩处,外面骤然增多的巡防士兵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标志。 任谁跟黑牛城再有勾结交易,就会被打压抓捕。 不是所有人都能有黑牛城的本事和强硬脾气,敢跟官府硬抗的。 这回的包围断绝手段,要比前几次都要严厉。 从南面庐州征调过来的威胜军一营人马同样驻扎在雁石镇,日常巡逻设防都是各派一伍士兵配合,为的就是防备与黑牛城纠缠不清的广胜军监守自盗,暗通款曲。 黑牛城也确实被挤压的不剩多少生存空间。 预备的粮草物资目前还算充沛,可断绝了外部交易渠道,白守良手里的钱财只出不进,白云城的扩建又是显而易见的无底洞。 必须得开拓新的财源渠道才行。 黑牛城手里的紧俏物资不愁销路,低廉的价格和良好的品质早就在周边打下了上好的口碑。 若不是张衙内横插一脚,白守良所在的黑牛城,估计都快要成为五大家族那样的豪商角色了。 就算现在,仍旧有人眼馋黑牛城的这些特产。 他们趁着夜色顺着水路,找到了码头,通过巡防士兵的通报,想接上交易渠道。 只是,有胆量的人终究太少,这一两个有点想法胆子又大的商人背后,都有着几大豪商隐约的影子。 给出的价钱更是超低,就连靠着系统倒卖不太在乎成本的白守良,都觉得是亏本买卖。 无非是看到黑牛城受困之际,趁火打劫而已。 就算这些豪商们,都放不下特产商品的丰厚利润。 以往黑牛城的交易,数量金额庞大,却很少有现银交割,绝大多数都是以货易货,按照白守良的特殊需求,大宗货物上给的估价全都和市面价格相比略有浮盈,并没有过多压价。 如此一来,跟黑牛城交易的商人们,至少是赚了两道利润。 一个是高价出手大宗物资,一个是低价买进黑牛城特产,这才是让合作商人们欲罢不能的原因。 黑牛城被里外断绝物资往来,受了损失的不仅仅是白守良一方。 价格没谈拢,水路的进出倒是给了黑牛城众人思路上的启发。 北面不用考虑,根本没有完善的交通网络。 南边的陆上交通虽然早被水泥路连接完好,可有着广胜军和威胜军两营人马的交叉巡防,留下的空间根本不适合大宗出货。 唯一剩下的水路,多少算是封锁中的一个漏洞。 四百多米宽的河面,晚上隔远了想看清楚一艘行船并不容易。如今的照明和船只条件有限,能在晚上行船的行家里手更是不多。 靠着雁石镇巡检司几艘破船,想封锁住整段水面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也是几个商人从水路进来,想早点便宜的原因。 黑牛城本身是有船的,不算当初忽悠船帮金老大的柴油动力船,还有后面自己船队的十来艘简易交通艇,光是用来假设浮桥的浮筒船就有将近一百艘,现在全都靠着岸边当成了简易码头使用。 预备开启电气时代的白守良,自然不会再舍不得拿出船用电动马达,装上几部连着蓄电池的电动机,不仅运力可观,连声音都要小的很多。 办法可行。 香料、调料、肥皂、香水、琉璃、衣物,全都是方便装运的货物,靠着麻袋和纸箱,一船就能装不少。 几艘浮筒船用卡扣连接起来,装上结实的木板,用拖船拉动,能运载的货物要比一般的船只还多。 剩下的就是转运交易环节了。 出了牛栏山的黑牛城地界,就没有那么多设防关卡,能找个适宜装卸的地方就可以了。 既然水路通畅,船队的人偷摸去了一趟船帮,拿回来不少淮河边上做些私货生意的商人名单,依次上门沟通。 能在这里做私货生意的,多少有点胆量和出货渠道。 黑牛城的人负责运出来,他们只需要在不显眼的地方接货转运就行,还能消化掉手里不少的其他物资,两方面的价格都还不错。 简直就是给私货船主们定制的生意。 黑牛城的货物不愁卖,断了将近两个月货,市面上更是到处都有寻找货源的信息,连带着这些货物本身的价格都涨了不止一成。 这时候能拿到黑牛城的特产货物,绝对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私货船主们本钱不大,胜在数量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