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主持 (第1/1页)

好书推荐: 超级家丁

那些人可能看不上这个边陲之地,也不会涉险到国界线周边。 但,你们不来,我可以去呀! 录音录像设备又没有多复杂,携带也方便。 这件事,有搞头。 试想,在黑牛城,坐在家里就能听到名角大家们的作品,这幸福感还不得爆棚! 包括现在扎堆混在广播室排练间的几位,也得开始尝试录播的形式。 才好选出状态最好的作品放送出去。 这一趟,白守良除了查看广播节目的事情,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看看几位主持人的状态。 五位主持人,全都是美女,除了头两位是白守良从花魁大赛挖过来,预备造星的选手。 另三位是通过后勤部筛选选送过来的。 至于为什么都是美女,很可能跟钱老头选拔的时候透露,白守良非常重视人选,未来收入和安全都绝对有保障,这才优中选优,筛出来这几位。 不过所谓的美女在白守良看来,叶凌霜和另一位头牌风尘味还很明显,另三个就有点土味大闺女的意思了。 白守良没准备玩什么Q规则,能把广播弄好,给后面的电影制作打下点基础,就算是成功了大半了。 主持人主要是必须得认识不少字,还要把字念的清晰。 黑牛城的广播台初建,玩不了什么优中选优,也顾不上字正腔圆,中气十足这些要求。 能选出这几位,已经是白守良求神拜佛凑齐的。 经过几天的筹备,在有意的训练之下,终于是把开封版口音给贯穿了下去。 开封沦陷还不算太久,仔细算算,几乎南北两面大多都能听懂开封的口音,于是,再三挑选之下,只能选了这种最具备辨识度的口音作为广播的标准。 至于,几位主持人能学的多么标准,已经不是白守良能够顾忌得了。 挨过最开始的推广期,广播这玩意的强大之处就能显露无疑,到时候,别说主持人的口音问题,就是利用广播的传播极广极快的特点,把所有人的口音都掰弯都有可能。 只要想象一下,广播受众范围内,全都跟着学一股子淮南口音的开封官话,白守良也没觉得这是件不可想象的事情。 还有谁,能花费大力气办到如同广播一样的声音教学。 有着能力也拼不过广播的成本。 可以说,广播系统从建立起来的那一天起,大头的支出就是完成了。 剩下的,就如如何盈利,盈利多少的问题了。 至于能不能盈利,有黑牛城日报广告的例子在前,是个聪明人都能学到一两招。 只要一两招,就足够广播走上自负盈亏的道路了。 为了维护广播系统的正常运转,白守良不得不拉下面子和吴水生校长展开了一次深刻的讨论。 现如今,也只有学校这个方向,才能成批量的给白守良提供准技术工人了。 越来越多的高新尖科技投入到使用中,就算再智能再傻瓜的设备,也得有认识字,懂说明书,敢操作的人来负责。 为了卡下三十多个准毕业生救急,回馈给学校的不仅仅是对这些人的高额薪水报酬,还有吴水生预备的广播学校。 对的,见识超凡的吴水生自从明白了广播的效果之后,就把它和学习联络在一起。 不像白守良只是简单一点,恶趣味的想把淮南版开封官话给扶正,吴水生是真心希望把广播的作用纳入到学校教育里。 能上学的,就算是黑牛城这样强制上学补贴福利的,也不能说百分之一百的满足了学习的需求。 有些人天资聪慧,就因为家庭原因不得不辍学进入商铺做学徒补贴家用。 有的年轻时候没这个机会,现在早就过了进学校的年纪,再说还有活计在身,想进学校也没那功夫和时间。 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特别是黑牛城里会文字,懂计算的人,明显的薪资都要高上不少。 更不用说,现在各个有点实力的部门,已经是把识字多少,算学成绩如何纳入了考核标准,只有达标的才能升上去,优秀的更是大有前途。 于是,黑牛城的夜校、脱盲班办了一期又一期,但仍旧不够。 快速班只是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远远达不到解决好不好的问题。 黑牛城需要更好,更便捷的培训方式。 比如广播。 其实白守良觉得目前广播学习条件并不成熟,但耐不住吴水生的软磨硬泡,生生卡住了毕业生的分配。 其他部门都预订了几乎一两年的毕业生名额了,这部分可以算是从其他人嘴里抢夺出来的。 若是,白守良坚持,众人肯定最后还是妥协,只不过可能会耽误一些其他人的发展规划。 这种东西,交给吴水生背个黑锅,只要条件合适,他也乐意。 他也有条件去调节这种分配计划。 反正广播的内容现在还不全,花费一个小时划拨给学校也不算多么的不务正业。 但,这个时间就得再商议了,也得等广播上了正轨再说。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