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 (第1/4页)

所以章王二人将此次攻击周文军的用兵基调定为稳扎稳打——以三十万对三十万,用最正规的战法,将周文军全盘吃掉。一是为了锻炼这群刚刚放下斧凿拿起矛戈的新兵;二是为了用全盘通杀的方式震慑关东的反叛势力。

虽然今晚的突袭是章邯临时起意的决定,但士气正处巅峰的骊山军团却无不欣喜领命。

在干掉几个周文军哨兵之后,章邯军的前锋部队已经摸到了离周文临时的中军大帐不到三里处…………

此刻,在临时中军大帐困坐愁城的周文又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遥想不久之前,自己率领近三十万大军,战车千乘浩浩荡荡开进函谷关,兵临戏水,虎视咸阳的时候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那是一个秋日,艳阳高照的下午。

周文骑在他那匹高头骏马上,踌躇满志。

在他身前身后,是严阵以待的三十万大军。

他看着这些兴高采烈的战士,嘴角不禁浮起一丝笑容。

当年他周文还在楚国项燕将军手下的时候,只不过是个小小的视日官。他的职责就是以观察太阳的运行、明晦来占卜凶吉。视日官在军中并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官职。以视日官的身份,他可以在自觉必要的情况下参与军中战前的决策。就连项燕将军本人,也经常询问他对战事的预判。

作为视日官,周文无疑是基本合格的。但是,周文想做独当一面的大将,还是力有不逮。

与世上有些本事,就总觉得自己不可一世的人一样——周文一直觉得自己怀才不遇。

他觉得当年楚将项燕大破李信二十万秦军的时候,自己就在军中。自己在当时还曾积极地为项燕将军出谋划策过。见过这样大场面的人,怎么可能不是人才?

张楚王陈胜说了:他需要一员不怕死的大将带领军队直捣咸阳,但没有人敢站出来接这个命令。但是他周文敢,他毛遂自荐,挑下了这个重担。

陈胜只给了他三千人马。

周文记得清清楚楚,陈胜当时拉着他的手:“周章(作者按,周文,字章),我实在没有多余的人马给你。不过当年我在大泽乡,区区九百人就能起事。我相信你的能力,这三千人,你给我打一个改天换地出来。”

周文并没有怨言,他斗志昂扬的回了一句:“足矣!”

其实,周文有自己的算盘:天下苦秦已久。百姓,特别是关东的百姓早就心生反意。天下间到处怨声载道,民怨沸腾。任何一支打出旗号反秦的军队都将是一个不住滚动的雪球,滚到哪里,就壮大到哪里。

果然不出周文所料,这一路直逼咸阳,沿途百姓纷纷响应,无数人拿着扁担锄头加入了他们的队伍,那些秦朝的守军不战而降,就算是数百年未曾易手的函谷关,也被他周文轻松的一战而下。

现在,他的战车已经是用千来计算,他的步兵有数十万之众。而整个秦国唯一有战斗力的,还能调集过来防守咸阳的,就只有王离的长城军。

可是长城军还在五百余里之外,咸阳城此刻空虚无比。这是天赐良机,就是要他建功立业的时候。

他周文即将成为天下第一大将军。

同时,他也开始打起自己的小算盘:陈胜已经在陈地为王,而攻打赵地的武臣在全拥赵地后,在张耳陈余的策划下,居然自立为赵王了。

关东传来的这个讯息让他又惊又喜:惊的是,武臣居然有如此胆色;喜的是,他周文灭秦以后,即便陈王不封他为王,他也可以自立为王。凭借这他周文独自灭亲的盖世奇功,完全可以收罗天下人心,到那时……周文沉浸在自己的畅想里,难以自拔。

当然,眼下还有最关键的一仗要打。周文压根没有打听自己身前背后以及函谷关附近的秦军的情况。因为根据前方哨探传来的消息,秦国在整个咸阳周围可以调动的兵力也就五万左右,他现在唯一关心的是怎么样漂亮的打好这可以改天换地的决定性一仗。

为了让所有的人都明白是他周文指挥这场战斗,他特地挑选了一匹高头白马,以显示他在战场上的尊贵。至于其他,也不过是关心他的士兵不要杀得太过残酷,以免他在庆功宴上没有胃口——周文相信他现在的军队也如若干年前王翦横扫项燕的的铁血大军一样,所向披靡。

更何况在这最后一战之前,他又拿出压箱底的本事——根据日相占了一卦。占卜的结果很让他开怀:大吉。

秦军已经列阵了,眼前黑压压的一片,他们穿着整齐的黑衣黑甲,打着黑色的旗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