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部分 (第1/4页)

明万历三十四年,莽应龙孙子阿那毕隆派军三十万进攻木邦,明军救兵不至,木邦失陷。这个时候的大明王朝,已经再也无力收复被东胡国占领的广大领地了。

被一个后世即为缅甸的小小国家打成这样,也算是大明王朝历史上的一大耻辱了!

朱斌自成武英王以来,向以收复失地为己任。不光是满清侵占去的土地,所有在大明历史上曾经丢失的领土,他都要一寸一寸地收回来。而此时江南军连战连捷,自己的声望正在逐渐走向巅峰,正是大举收复失地的绝佳机会!

郑天瑞略想了想,很快明白了朱斌地意思:“我懂了,若是东胡王冥顽不灵,那我大明铁骑,也就无可奈何地要马踏东胡……”

朱斌会心地笑了,随即郑重地对他说道:“郑天瑞,给我把万历年间大明丢失的疆土拿回来。教训,必须要个东胡国一个最沉重,最惨痛的教训。让他们明白什么叫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的道理!”

“属下郑天瑞必不负督帅所托!”郑天瑞意气风发地大声道。

遂宁大战之后,朱斌以郑天瑞留下继续处置剿匪事宜。他却命大军进入成都,整修二十天后班师回朝。而又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将张献忠收刮来的大笔财富运走。

在这期间,他又在蜀地广颁招贤令,为朝廷选拔人才。没几天。果然有大批的人应征前来,只是都不甚合朱斌心意,唯独有个叫卢英地人却引起了他地好奇。

此人本是个县令,张献忠贼兵大举入蜀后,他身为县令。本有守他之责,结果这人却避而不战,偷偷摸摸的放弃县令不当逃跑。等“招贤令”一出,他居然又厚颜无耻地以县令的身份来到成都应征。

本来对于这样贪生怕死的人,朱斌不砍他脑袋已经算是很客气的了,又焉会用他?结果,有样事情却引起了他的好奇,让他会见了这个叫卢英地县令。

原来,自从卢英来到成都后,凡是认识他地人中十个里十个说他坏话。这里不好。那里不对,偏偏当朱斌问起这些人卢英究竟有哪些过错,好让自己可以惩罚的时候,这些人除了说他弃民逃跑之外,其它一条也说不出来。顶多再加上几句“据说”、“听说”其人做过地某某事情来……

这就有些古怪了,一个口碑如此差的人,居然让别人指责不出什么错误。“凡有才能的人必然遭人妒嫉”。当这句话浮现在朱斌脑海的时候,顿时让他有了召见此人的意思。

面对天下闻名的忠勇武英王。卢英似乎显得有些畏惧,手也不知放哪,脚也不知放哪,不时地还抬起眼睛,偷偷地看上朱斌一眼。等朱斌威严的目光射向了他。他又很快把头深深低了下来。

“为何如此多地人骂你啊?”朱斌喝了口茶问道。

“回,回王爷的话……”这人说话的时候还有些口吃:“因为下官为官清廉。从来不接受任何人的财物,也不与当地士绅交往,不接受同僚的宴请,故此,故此他们才会如此嫉恨于我……”

“哦?这么看来你还是位清官了?”朱斌淡淡地笑了下,忽然厉声说道:“你身为一县之长,本应报效朝廷,率领乡民力抗贼军,可你居然脚底抹油,扔下你的属民,在溜之大吉,你这算是什么朝廷的官员!”

本以为这胆小地人会被吓坏,谁想到卢英却不知哪来的胆子,大声抗辩着道:“下官本就不是当县令地料,更加不会带兵打仗。当日贼军声势浩大,官兵在张贼面前尚且不堪一击,小人又哪里抵抗得住?况且,若是强行抵抗,只会招来张贼杀戮。下官左思右想,实在没有办法,只能一走了之……”

“你倒还有理了?”朱斌大是好奇:“跑就是跑,还编出这么一大堆冠冕堂皇的理由出来,你不是当官的料,难道还有人强迫你当不成!”

“正是有人强迫我当!”卢英的回答更绝:“当日我在工部供职,当时的工部孙尚书,也不知小人哪里得罪了他,非要逼着我来当这个县令。每日地公文弄得小人苦不堪言,这次见到了王爷地招贤令,这才前来,以图发挥自己胸中所长!”

朱斌正好在喝茶,听到这话一口水差点喷了出来。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自古京官没什么油水可以捞,只有地方官员才有机会大把大把的银子进帐,更何况是个工部做事地小官?那真正是清苦得可以。

这卢英当真可以,那什么孙尚书委派了个他地方官员,一县之长,自然是提拔他,给他好处,可他却就是不领情,还以为别人在陷害他……

“你说说,你说说,你不是当县令的料,那你能做什么?”朱斌忍住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