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部分 (第2/4页)

成立军工厂,因此两者的关系一定会回到原点。

“铁路现在已经通往整个乌里雅苏台汗国,不过我不希望火车在运营的状态下出事,另外贝尔加和乌里雅苏台人口的互通也要做好,现在火车已经开通民用,铁路局归属王庭,我希望明年年底能够看到一个满意的收益。”

火车最大的能力是什么?因此一旦开放民用,光是运输的费用就可以达到乌里雅苏台整体税收的百分之三十。

“大汗,去年乌里雅苏台汗国的赋税是五百万银元,我有把握在今年年底提升百分之三十,但是希望大汗能够允许我在境内开矿。”

胡勒根的话一落下伊凡就摇摇头:“开矿不合适,西伯利亚矿产很多,贝尔加行省不会购买你的矿石,满清?也许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些稀有矿的作用。”

金矿、银矿不必多说,乌里雅苏台汗国绝对是自己留下,因此这里唯一能够出口的只有铁矿和煤矿两项,但是满清并不缺少这些,因此贩卖过去根本就不值钱。

胡勒根口中的开矿是那些稀有矿产,但是这些东西只有欧洲的一些科研人员才会用得上,满清帝国也许同样会有人使用,不过那些炼丹的道士们能够消耗多少?

因此不管从那方面来说在乌里雅苏台汗国地区开矿都不是一个好的主意,如果真有钱还不如把一些牛羊贷款给穷人,这样最起码能够提升乌里雅苏台的牧业。

无论是乌里雅苏台还是贝尔加都不限制人口,而因为越来越富裕的缘故,此时两个势力的人口增长的很快,按照布鲁尼和胡勒根的计算,就是不再引进人口,预计到1795年时他们的人口也能够突破一百五十万。

两年增长二分之一是什么概念?另外乌里雅苏台和贝尔加行省开展的卫生系统又是提供孩子生还几率的重量级方法。

其实人口增长缓慢并不是生育力度不强,主要的原因就是孩子夭折的几率太高,如果能够降低夭折的几率,那么提升百分之五十并不是大事。

就在伊凡在大帐中和诸将交谈时,莫日根正在大漠中飘荡,此时他才真正的明白什么叫做看起来容易做到却很难。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成为霍去病,一万骑兵此时到时没有什么人员伤亡,但是很痛苦的是他们很疲累,也许不用敌人攻击,光是他们自己就能够倒在这片土地上。

莫日根并没有迷路,这已经不是汉唐时期,迷路这一说在刻画标准地图的情况下是很难迷路的,当然非洲北部、中东地区的那些大沙漠除外。

“师长,天气实在是太热,我们还是把棉衣都扔掉吧!”

一位亲兵不知道为什么,脑子一糊涂说出这样的话,不过很快他就闭嘴,因为他知道没有棉衣在大漠中根本就活不到第二天。

大漠中白天黑夜的温差极大,到现在位置已经有十名士兵忍受不住疲累死掉,另外战马也已经到达极限。

因为提前准备大量的水,在路上也遇到一些小水塘,可以说他们的粮食和水是不缺少的,但是连续的赶路是人都承受不住。

在亲兵的提议下,莫日根看看满脸疲容的士兵们,感受一下自己双臂的无力,他终于点点头表示同意休息一下。

躺在沙子上的伊凡不会想到危机正在来临,其实从他们踏进附近的区域就被那木济勒的斥候发现,这只能说莫日根真的有成为霍去病的机会,因为此时他待的地方距离那木济勒的大帐不足三里。

那木济勒斥候的速度并不比莫日根他们快多少,因此如果莫日根没有选择休息而是继续下去,那么他就是第二位霍去病——蒙古的霍去病。

可惜现在说什么都已经为时已晚,这只能说莫日根有成为霍去病的机会却没有他的命,当那木济勒手下大将额依多带病回援时,大势已去。

之前也说过单轮战斗力也许那木济勒不是乌里雅苏台汗国的对手,但是论起数量和总体势力,仅仅六十万人口的乌里雅苏台汗国是绝对打不过那木济勒的。

当然那木济勒也不想真正和乌里雅苏台汗国撕破脸,因为他不想让满清帝国成为那只黄雀,他同样也不想损失今日的一切。

本来是准备进行斩首计划的莫日根稀里糊涂的被袭营,当他缓过神来时,此时跟在他身边的士兵已经不足三千,至于剩下的七千?要么被俘虏、要么死在那木济勒的手中。

从没有吃过如此大亏的莫日根很是生气,同时他也感到很羞愧,一万骑兵只剩下三千,这让他如何回去对伊凡交代?

惜命的莫日根自然不会走自刎这一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