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部分 (第2/4页)

山中?而张野短期内的目标就是建设出一条铁路,南面至少要抵达武汉,然后与那里的钢铁厂进行串联,尽最大限度的修铁路。

而公路方面也有硬性要求,张野规定城与城之间链接的主干道,必须要增加钢筋来进行加固。而这,同样也要消耗掉大量的钢铁。

尽管现在铁厂可谓是满地开花,但产能落后。运输不发达,现有的产量也依然跟不上庞大的需求。

随后,张野又翻开了一份文件,文件上的事情并不重要,但张野却看的很仔细。河南的刘金宝,于本月偿还了第一笔贷款,虽然金额只有区区几百两银子。但这意味着这项模式已经迈入了成功。

且根据财政部以及当地,还有拖拉机厂的分析,他们认为刘金宝在未来半年之内,有能力在每个月偿还更多的贷款。

因为现在是刚开始,工人们对于机器设备并不是很熟悉,所以产量也不是很足。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产量肯定会越来越高。而工厂给刘金宝的定价是,每加工四套配件的加工费是一两白银。

工厂日夜开工,平均每一个小时就能加工出来七八套,这就是二两银子的加工费,二十四小时的话,这一天就是小五十两白银的进账。收益着实很可观。但要除去人工费用,这点在全国几乎都是统一的,政府定下的最低薪水,但凡是低于这个级别的,工厂全部都要接到罚单。

同样的也要除去正常的运转费用,比如锅炉的运转费用,机器不断的工作,锅炉也就一直不能停止。否则的话是无法生产的。抛去这些杂七杂八的费用,刘金宝每个月能落入自己手中的也就只有一千两银子。

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刘金宝这里所有的原材料都是从工厂里拿出来的,多少原材料加工多少成品这个数目是死的,其中成品率只要少于百分之九十五,那么少的份额就需要刘金宝自掏腰包从工厂购买材料补上去。

因为这是第一个月,所以次品率比较高。刘金宝不得不自掏腰包买了很多的原材料才算是完成了任务,但最终还是落下了几百两银子。这对于刘金宝来说,无疑是他的第一桶金。

只留下了几十两银子备用,其余的刘金宝全部通过拖拉机厂还贷了。虽然还欠下九万九千多两银子,还是一堆的天文数字,但好歹刘金宝看到了希望。如果工人不出错,如果次品率可以控制在百分之五以内,那么他每个月至少能得到上万两的加工费。

到了那个时候,还贷已经根本不是个事,只需要咬牙干上一年,等到明年的这个时候,他就有能力扩大工厂规模了,而到那时候,这座工厂也就完完全全是自己的工厂了。

现在外人只看到了刘金宝身上背着的巨额债务,但却没有看到在不久的将来,他很快就能还清这笔债务。

“皇上,你看这个怎么样?”正埋头看着文件,徐世昌手中拿着几张纸走了进来,熊猫似的眼睛示意着他已经很久都没有好好休息过了。

“防水性怎么样?”张野接过几张纸币,用手重重的揉了揉,虽然有些皱,但总体还算是不错。

“已经基本达到要求了,只是有些轻微掉色,只要不是故意的,使用问题不大。”徐世昌回复。

说着,张野站起来走到脸盆面前,直接将几张纸币丢了进去,泡了大约有两分钟也依旧没有发现有任何的掉色,拿起来之后,手上也没有沾上颜色,这才满意的点头。

“央行筹备的怎么样了?”张野继续询问道。

“已经进入了实际运转,目前正在各地寻找合适的房子或地皮,临沂地区如果赶得急的话,这个月就能投入使用。”徐世昌说。

“好,那就按照之前咱们商定的结果去办吧,先从临沂地区开始。”张野想了下,直接吩咐道。

徐世昌点头离去,现在只要确定了货币,那边便会投入使用。因为模板的制作并不复杂,而且这时代的模仿技术也很一般,所以哪怕是留下一些破绽,只要模板没有外漏,基本上就可以做到防伪。

而且制造技术更是分为二十多个步骤,而且先后顺序也很重要,一旦有一个步骤搞反了,那么印出来的货币就很容易被看出来。

根据张野跟徐世昌之前商定的结果,货币方式采取的是金银本位制,即一两金等于一百两银子,一两银子等于一块钱。也就是说,货币改革之后,并不会影响到物价的增长或者跌落。与国际上的汇率还是保持现在的白银和黄金的汇率,不同的只不过是换了个货币而已。

其中货币的面值最大为五十元,下面依次是二十元,十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