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部分 (第1/4页)

或许是那道隐秘的空白圣旨起了作用,地方上的官员有了个默守的规矩,那就是不管哪个地方新官上任都必须拜会一下这位神秘的主,并道听途说的知道了这个海上帝国的存在。

而对于这些私下的贸易他们都装作看不见,或许他们都觉得这是朝廷的买卖,没人敢声张更没人敢闹事。因为这些事情在他们上任前就有种先入为主的主导,能有这样的规模,不少人都是潜移默化的认为不是朝廷出手的话不可能有这种繁盛的局面,所以也没谁去怀疑过这个海上帝国的真实性。

而越来越多其他国家的行商来到大华,也会被指引着到这来进行货物的交易,可以说暗地里很是隐蔽的买卖却被更多人当成了是官府在主导的。虽然一直是在海上进行没怎么涉及到内陆,但可笑的是这私下的贸易竟然渐渐有了官方的味道,在不少地方官的心里居然变得名正言顺起来。

一种充满欺瞒和神秘的默认,地方上的小官即使知道了也是三缄其口,这种很是奇怪的视而不见下居然变得有那么些光明正大的感觉,尽管可能朝廷上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海上帝国的存在。

地方官员潜移默化的选择了沉默,选择了相信流言,越来越多的行商远度大海而来,一看这架势当下也是别无选择的进入了这个圈子。据说眼下各国的行商之多杨二爷都统计不过来了,而他手里发出去的银票有多少他也不清楚,只知道这个帝国之庞大已经大到了连他自己都惊悚的地步。

“那你呢?”杨存听完顿时沉默了,马上又追问道:“啸国公府一向是广东的地头蛇,在那一代恐怕也没少参与这些买卖吧。一开始你们也以为这是皇家的买卖而没有声张,而啸国公府恐怕在这里边也赚了不少的钱,否则的话你也不会这么着急的赶来。”“叔父明查秋毫。”杨横不敢隐瞒,点了点头说:“其实从家父那一代开始,我啸国公府暗地里就有一些与行商通贸的买卖。叔祖横插一手后,我们都避讳那是皇家的买卖而一时断了路子,不过叔祖的考虑很是周全。或许是担心我们断了财路会心生不满,所以派人与家兄洽谈,将那些外来货物大量的转手给我们让我们自己去变卖,让我们也能从中分一杯羹。”一杯羹,恐怕这杯羹很是巨大。否则的话杨横怎么会重视到这个地步,恐怕这其中带来的利润在啸国公府内占据着极大的分量。

第355章 海上帝国(五)

啸国公府到底也是杨门三公之一,杨横会亲自赶来,那证明与二叔之间的交易量庞大到他不能不重视的地步。

杨存叹息着,二叔的手段果然厉害,他的胆子也很大。打着皇家的旗号垄断了所有的走私不说,又以空手套白狼之计缓解着自己的难处,到了今时今日所有的东西潜移默化下在所有人的心里几乎变成了铁板定钉的事实,而他的海上帝国此时的财势恐怕已经到了朝廷知道也难以管制的地步了。

啸国公府可以说垄断了广东近半的外来货物,光凭着这一项收入就支撑起了啸国公府的全部财政,甚至每年都盈利颇丰。而杨横回去的时候迫切的需要整合原本啸国公府麾下的势力,自然不敢忽视与杨二爷的这层关系。

啸国公府遭难以后,门下的人散了许多,与杨二爷的来往也一时停了下来。再加上那时广东四处天灾,这被动的原因也让啸国公府不得不停下了这路买卖,最大的经济来源也是倾刻间停滞了。

在样的情况下杨横自然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毕竟这个来往也代表着啸国公府最大的财富来源。所以那边杨二爷一派人送去了寿宴的请贴他就火急火撩的赶来,为的是尽快恢复这层贸易往来。

啸国公府百废待兴,杨齐的死其实并没造成多大的影响,最大的影响还是来自于广东的那次台风。不少隶属于啸国公府的产业受到了空前的打击,而且府内的家臣死了不少的人,光是抚恤和重建就是一笔数量庞大的开销。

灾后的重建,收拢势力,收买人心,杨横需要做的事实在太多了。尽管带着官位回来,可哪一样不需要大量的银两支持,如果不尽快恢复与海上帝国的贸易得到杨二爷的支持,饶是他杨横再有手段也难为那无米之炊。

“算了,先休息吧。”杨存思索了许久,叹息道:“你身中慢毒的事我会尽量想办法的,等二叔的寿宴过去后,你先随我回一趟杭州吧。”

“也只能这样了。”杨横欲言又止,良久以后还是没有开口说什么。

杨鸣羽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似乎是不将杨横当自己人看待。唤来马六的时候他并没有把杨横和他的人带去庄园休息,而是带向了其他的地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