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部分 (第2/4页)

ef=。>起点中文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153章、扫黄先锋曹阿瞒

嘉德殿上,群臣其列,文武各分一排站立。'奇·书·网'

刘宏龙目雄视一周,对于自己造就如今这样的效果,显然很是满意。

自从那次朝堂上“猛龙发威”之后,这原本各有千秋的朝堂之上,现在却是变得拘谨而沉寂,不过刘宏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天威所在,岂是臣子所能随便放肆的?

在刘宏身前不远处作为shì卫面向群臣站着的凌巴,自然将群臣的动作和神态看得一清二楚,微微皱眉,心里叹了一口气:刘宏要在朝堂之上立威固然是好事,但是这样一个朝廷,本来因为之前刘宏的令人失望的“表现”就没有多少敢讲真话的人,如今就更是加剧了这种情况,这样子下去,绝对不是一件好事,毕竟谁都知道,封建王朝里面最至上的一个原则,那便是君主集权、个人主义、家国天下,而所谓设立朝廷,说得明白一些,最终决策的当然是天子,但是天子也总有犯错犯糊涂的时候,总需要有人提点一二,不需要要求、批评,只要是建议就可以接纳,这样子集思广益,就好像是一个团队里面,君王算是核心,也是唯一的决策,其他人的意见也总有参考作用,可是如今被刘宏这么一搞,他自己倒是舒心了,至少现在是绝对没有人会再和他唱反调了,可这明显是走入了一个十分极端的误区,再明智的君王都总有打瞌睡犯盹的时候,更何况在凌巴的心中,目前这个刘宏虽算不是绝对的昏君,但也称不上是明君,顶多说他是不傻。

不过对于这种事情,凌巴也知道就算是自己劝了,目前正处于深度自我陶醉中的刘宏也是不会听的,也干脆置于一边不提。

看上去,刘宏心中对于这一次的朝会,乃至于关于这次平luàn的人选,自己都已经有了主意,凌巴心中暗道好险,自己刚才在被问的时候没有luàn说,不然伴君如伴虎,谁知道这只老虎什么时候会发威?

“朕拟”刘宏咳嗽一声,并没有开口说话,但是他肚子里已经成jīng了的蛔虫一大堆,自然有人帮忙说叨,虽然知道只是代为传话,但是骤然听到这么一个尖厉的声音叫“朕”,凌巴心里还是满是古怪,就看到御用话事人其中之一的张荣向刘宏微微点头便昂然出列,尖声道:“皇甫嵩、朱儁、卢植上前听封”

当即,堂下三人出列,凌巴注意到,其中二人出自于武将列,应该就是那皇甫嵩和朱儁,而另一人则出自于文臣列,当就是那卢植卢子干了,三人无一例外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了,皇甫嵩头上都看得清楚白发了,另外两人也好不到哪里去,不过三人在臣子中的位置还是tǐng靠前的。

皇甫嵩(?—195年),字义真,安定朝那(今甘肃镇原东南)人,东汉末期名将,灵帝时为北地太守;“历史”上“黄巾起义”爆发时,他是任左中郎将,与右中郎将朱儁共同率军镇压起义军,后官至太尉,封槐里侯。

皇甫嵩也算是将mén世家,他是东汉名将“度辽将军”皇甫规的侄儿,父亲名叫皇甫节,曾任雁mén太守;皇甫嵩少年时有文武志兼好诗书,习弓马,后被察举为孝廉、茂才,曾经有太尉陈蕃、大将军窦武相继聘他为官,他都没有应召;汉灵帝公车召他为shì郎,升任北地太守。

朱儁(?—195年),字公伟,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东汉末期名将,曾任刺史、谏议大夫等职,“黄巾起义”时候任右中郎将,对平定黄巾出过大力,却也有过失,算功过相抵,但本身治军才能不俗。

而卢植此时已经是天下闻名的文士,基本上于东汉末年的大文人蔡邕蔡伯喈齐名,更是后来蜀汉皇帝刘备刘玄德、汉末幽州诸侯公孙瓒之师。

“宣:封皇甫嵩为左中郎将、朱儁为右中郎将、卢植为北中郎将,领军平luàn”

“臣遵旨”三人几乎同时说道,礼节却也有不同,作为文臣的卢植只做了一揖,皇甫嵩和朱儁却都是单膝跪地叩首,而后三人便退了下去。

“曹cào听封”张荣又是一声尖声叫道。

居于武将中位偏末的曹cào出列,凛然道:“臣在!”

“前次洛阳之围,曹孟德恪守北城,尽忠职守,深得朕心,御拟:此次随师征讨太平叛逆,为先锋郎将,不讨平逆贼,不得返朝!”

“臣遵旨,谢恩”曹cào说着,单膝伏跪在地,向刘宏叩首。

凌巴双眼微眯,总感觉今天的曹cào笑容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