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 (第1/4页)

江东孙权处,为了得到长沙,先礼后兵。

在仗着朝廷圣旨派出的接受长沙的文官,被已经驻守长沙的甘宁,陆逊等婉言拒绝后,孙权却是没有再到襄阳和刘备等理路的兴趣,愤而起兵了!

之所以,襄阳这边在经历了前前后后的整备,调遣后还能在江东方面的前头入主襄阳,这却也只能归结于江东内部各个世界之间的纷争。

当日,孙权在大堂之上问对于手下的文武官员,如何根据朝廷的旨意行事时,对于已经有明旨规定的江夏自是没有人发出异议,程普自然被举为江夏太守。

而对于长沙,朝廷虽任命孙权为长沙太守,但是此时的孙权却是江东之主,岂可与手下的将官们同一个级别,仅针对于这一点,便有几位文士,表现的很是忠肝义胆的样子,要向朝廷抗议,说这是朝廷对江东的侮辱,孙权对此也如看闹剧般任他们折腾。

其次,对于长沙,毕竟其郡治乃是归属于荆州的,虽然孙权也很想鲸吞了荆州,不过,此时的荆州的实际掌权者,却不是不通兵事的刘表,而是心怀大志,腹有野心的刘备,面对着这样一个对手,又该如何行事,这却也是一个难题。

再次,江东内部却也不是铁板一块,先前孙策在世时,凭借他盖世的武勇和过人的魅力而使得不论是江东以外的投靠者,还是孙坚所遗留的人才,还有江东本地的世家大族凝合在了一起,而孙权却是还没有建立起他的威望,让这己方面的人才倾心为其效力,此际,有了新地盘的归属,其所代表的利益自然是各个派系要有所争斗的。

不过任何势力,在其内部一团麻时,作为明智的,威望尚不足的首领,其最可能做的事情,自然是为整个势力先设立一个目标,转移内部纷争的目标,并将这些内部的矛盾加诸于外,进而凭借着与外部的争斗,而建立其自己的威信。

孙权自然也是如此做的。

恰好,此时在江东诸人的眼中,荆州的中枢经历了一番眼花缭乱的大转换,此时趁新上台的刘琦和刘备们立足未稳,正是他们攫取利益的最佳时节,即使江东尚未有实力占据更多的地盘,不过江南这边,与孙权的距离倒是要远近于襄阳那边,所谓天与不取,必受天谴,以孙权的为人,岂能不取之。

所谓的先礼后兵,在孙权看来,即便这般取来了长沙,或许对他而言,内部的纷争只能依旧,而对他个人的威望,却不见的有所增益,或许,在他看来,通过武力,获得一场像样的胜利,这才能彰显他作为江东新一代主人的威风和威望吧!

面对着江东咄咄逼人的态势,刘备在给邓瀚他们的回复中却是只有一句话:

“他要战,我便战!”

第四十七章 恍惚

刘备的战令自然是很快的便传到了江陵,长沙,原本就很担心长沙城平静生活被打破的韩玄自是为之叹息不止,不过既然投靠了刘备这一方,对于战和这种大事自然就不是他能做得了主得了。

不过在邓瀚,陆逊等到达长沙,与甘宁商议后,却也不愿在自己的地盘上作战,毕竟战火一起,自然会牵连到地方,战后重建却也是需要花费不小的精力和物力的。最后几个人却是决定,总是不能御敌于境外,却也不能放江东军入境。不过,对于他们手头上的兵力配置,究竟要如何而行事,他们既要根据对面的江东军因势而定,还要听从襄阳城的安排。

此时的江东孙权已然是水路大军尽起,水军自是有周瑜领兵,而路上却是兵分两路,一路由孙权自引大军三万从江夏向黄祖所在的巴邱杀来,而另一路则是由太史慈领兵两万经庐陵往攸县方向而行,却是一副水陆并进,南北夹击的态势。

江东军来势倒也汹汹,对于江东军三路而来的局面,刘备自也是针锋相对。

不过相对于孙权,占据了江东六郡多年,还继承了父兄余荫的他自然算得上是个富二代,而刘备却是个小本经营的,即便是如今有了荆襄以及长沙的投靠,他已然也是小本经营,所以即便他很坚决的下了战斗的命令,可是更多的有点输人不输阵的气势在里面。

纵观刘备自起兵,一路走来,其实他一直都是势弱的一方,可是人可以穷,但是志气可不能输人,故而他敢以五百义勇去剿灭黄巾,仅带领三千士卒就去援救被黄巾围困的北海,再而率领五千人马去劝阻欲谋夺徐州的曹操。

不过之前的事情,都是为他人者多,如今让一富家子弟欺上穷门来了,作为一个有着雄心壮志的当家人,又怎么能够低头。

当然刘备自然不是莽撞人,尽管被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