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部分 (第1/4页)

“还请君侯收了吧,其一便是那汉中太守之印,另一块却是某年时分,于汉中之地发掘出的一方古印,那时候,我却是还曾被其所迷,如今想来却是不堪之极。呵呵,这下可好了,有刘皇叔等为老道代劳,这汉中之地,当成为另一番景象的乐土。老道却是从此便可以逍遥自在,再也不用受这些方块的束缚,真是得脱藩篱如归鸟!”

“至于,我派阎圃前往阳平关和皇叔交谈,却也是为了这事。不过今日既然有关君侯至此,却是免了老道的一番辛苦了!”

如此出人意料的场面却也让关羽为之愕然,纵使他关云长如何的猜度张鲁的心思,也不会想到会有这般局面。不过如今的局面倒也免去了更多的伤亡,虽说赳赳武夫都是杀人方为雄,可是即便是名震天下如关羽,又何曾真的想杀那么多人,若是都想张鲁这般,岂不是天下太平,天下事可以谈,可以商量,但是少动刀兵岂不是百姓之福!

不过这样的事情,在这个乱世之中,除了像张鲁这般人士,又有谁有这样在一般人看来有些不可思议的举动,或许这就是所谓的一种痴!

莫笑痴,因痴人心存厚道!

今天很困,没有什么精神,明天会双倍补上今天欠下的一千字!

之前是不敢想,近来确实忘了还有月票的事情,听闻从今天开始有了双倍月票的好事,有哪位也能让小弟尝个鲜么?

好事不多磨

二爷就以为与汉中的战事当不会有什么麻烦的那瀚。如。允孤鲁却是这般潇洒的便将汉中之地委给了关羽,实在走出乎大家的意料。

知道张鲁为人的阎圃自是有些预感的,张鲁并没有什么战心其人也早就有心投降于一方势力,毕竟以他的为人能力和汉中的实力,不管如何的努力,其最终的结果都是一般的,想凭此而纵横天下,以张鲁而论实在不可能。不过即便如此,他这边还是刚刚的在阳平关和刘备等人没有商讨到什么结果,而张鲁却在南郑便将他想做的事情给从根本上办了,到让阎圃却是有些无奈。不过这样一来,倒也免了他不少的口舌。

“子茂,原本我初见阁下便觉有缘,不想在这片刻之间,我们便成了一家人,这般看来。我们还真是有缘啊!”刘备却是对着阎圃说道。“若是子茂不弃,今后这汉中诸事还要劳烦与你了!”

“岂敢劳皇叔这般说!若是皇叔不以在下粗鄙,但有驱使,自当效劳”。阎圃却也不是会矫情的人。

既然张鲁如今要一心去求道,虽然君臣也是相知多年,可是毕竟人各有志。你要去求道,若是也让大家都跟着你,除非你真是神仙。不过明显张鲁眼下的级别还不够的。

当然在另一个,时空中的张鲁。在几年以后战败而投降给曹操之后,被曹操迁居于中原地区,当时却又数万户汉中臣民北迁,可见其人自是颇有民望。而其人这一去。不仅将五斗米教的影响也带至中原和北方多处。此外由于随着迁走了不少的户数,以至于后来刘备在得到了汉中这块不下于益州的沃土的时候,一时间竟然乏人耕种,使得刘皇叔仅得了其地。却是失了人。

而今既然张鲁选择了刘备,对于这等人物,以刘备的德行自是会对他这番举动投桃报李。毕竟若是单论户数。此时的汉中却也与荆襄之地相差不多,中原大乱时。流民不仅多入荆州,而进入汉中的却也不在少数,同时这些年来,荆襄之地还偶有战事。例如张绣在宛城时,又或者刘备得荆州之事,以及先州牧刘表在世时,和江东彼此间时时不止的龌龊事。

但是张鲁这里,却是交通不便,自然是不利于有什么大军战事的发动。百姓们到了这里却是颇为的安稳。自然生活无忧,加之奉行五斗米教的张鲁于民事上,自是奉行着黄老无为而治的风格,于民休养生息。自然百姓们却是安乐。

,柑万

安稳没有什么动荡便得了这么一块宝地让刘备自是感到高兴异常,在他看来自从有了徐庶为军师之后,他的事业便像是时来运转一般。再不想以前纵使东奔西走。实无一地可以立足,停步动问,身边也不过只有兄弟两个。这一切的发生在他看来却是正如当初水镜先生对他所说的那般。

“将军命运至此,却非其天命多赛,盖因将军左右不得其人耳!关、张、赵云,皆万人敌,惜无善用之之人。若孙乾、糜竺辈,乃白面书生。非经纶济世之才也

“如今,我刘玄德却也不再落魄了,却是有人为军师,有胸怀经纶济世之才的高士,若论治下生民何下百万户,却也不枉了这些年来的奔波劳砖苦!”刘备心下暗忖,“待回返荆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