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部分 (第1/4页)

荀彧为当时的智者,而且便是从初平之时就跟随了曹操,对于曹操的心思,他自是明白的多,曹操要登上魏王之位,更要一并成就加九锡,领受天子仪仗的规制,这已经不是什么众人的预测,而是曹操的定见,为了成就自己的王霸之业,曹操却是不会在乎许多的,毕竟之前曹操那个时候,还没有那么急迫的称王,对于荀彧的性命自是可以昭显一下自己的容人之量,以及感念故人之圣德,而今时移世易,却是也用不着那么做了。

邓瀚自是知道他的心意,也在言语之间被荀彧晓得了,不过像荀彧这样的人物,邓瀚也没有期望他一说,便能让荀彧改变了心志,轻易的随他而去,毕竟如今的荀彧虽然幽禁,然而他毕竟

是荀氏一门的家主,而自他而下,荀氏子弟,已经在曹操这一脉势力中牵扯极深,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不管是荀彧本心,又或者是从实际情况而来说,荀彧要真是听了邓瀚的话,就应承了下来,想来邓瀚却也不会将之看的那么重。

如同荀彧这样的人物,他本身自然有着他的惯有的一套为人处世的原则,若没有什么变故的话,像他们这样的原则,就会像他们对于信念和理想的坚持一样,一直秉持下去,毕竟这些东西统统的结合在一起才形成了他们这类人各自的本身,失去了这些却是就像一个丢去了精神的行尸走肉一般,也就失去了他们得以立世的根由。

从荀彧的府上出来,一旁的邓艾自是问道,“少爷,想让荀令君也到荆州么?”

“怎么,士载有什么话说?”

“说实话,照这个样子看,我实在是觉得没有什么希望的少爷这一番图谋总归都是缘木求鱼,空中楼阁一样的”

“文直,你如何说?”邓瀚自是转头问道周不疑。

周不疑却是摇了摇头,然后才说道,“少爷自是想的不错,当然我也觉得这件事情成功的可能性不大,不过少爷自是别有心机,总会有机会的,可是这个时候的话,少爷是不是向主公,还有军师他们说一声”

“文直说的是,不过这个时候还是不说的好,毕竟没有什么把握的事情,说早了总是不好的”

“那少爷的意思是已经有了些筹划了么?”

“呵呵,也说不定啊?”

“少爷能不能先给我们两个透露一点呢?总是一人计短,两人计长的么”周不疑说道。

“一句话,哀莫大于心死”

“可是等他心死了,给拉到荆州也没有什么好处啊”邓艾说道。

“这点我当然也知道,不过你们少爷的思路却是从这句话上来的”

“哦”邓艾和周不疑却是两人面面相觑,不明所以

第三十章 动静

第三十章动静

自那日拜访了荀彧,邓瀚却又在翌日去拜访了一下荀攸,毕竟当年他初来许都的时候,也就是和二荀以及郭嘉有旧,而今两位荀氏贤人,一是退隐,一是病体赋闲在家,却都尽显萧索,而荀氏后人中,当下不管是已经成了安阳公主之女婿的荀恽,还是其他的荀氏族人于朝中都是声势不如以往,当然即便是二荀在位的时候,他们两人也是知进退,不事张扬的秉性,可是那个时候的自我谦抑,和如今曹操的重心转移之后的黯淡却是相差太多的。

荀彧过后,有华歆,钟繇渐渐的顶过了他之前的位置,而荀攸的军师谋主的地位,却也有司马懿的渐渐崛起,当然郭嘉依然建在,自是使得荀氏原本在曹操麾下不可轻忽的地位,变得有些不那么重要。

甚至乎如今他们的影响也渐渐的在不生不息之间消散了太多,当然也许这都是曹操的有意无意操作的结果,毕竟在荀彧等人了解曹操的同时,曹操却也对于这些一直跟着他的人才很是了解的。

荀彧和荀攸这对叔侄本身的才能在曹操麾下的诸多人物中都是数一数二的,而且不仅如此,出身于颍川的他们,所能产生的影响也很是巨大,若非有了这对叔侄的投效,当年的曹操也不会那么轻易的从颍川接纳了郭嘉,钟繇,陈群,毛玠等等一大批为曹操奠定了最初的基业的英才。

可惜的是他们的心思,却是有些不想其他人那般的灵活,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使得荀氏叔侄才会得到曹操的信重,也为曹操如今的功业奉献了太多的辛劳,不过这些旧日之恩,又如何抵得过如今的心怨。

当一个人身居高位久长之后,对于那些手下人的功劳自是会习以为常,而且对于那些手下偶尔的不如意,却也会因之和以往做出比较,这样的结果,自是会更加的让为人主者感到更多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