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2/4页)

时眼神。昕雯是个说到做到的女孩子,像一阵风,想去哪就飘向哪,大一的暑假,她就先我一步去了西藏,在我看来还是梦想的时候,她却已经把它变也了现实。

在西藏的时候,昕雯发短信给我,徜徉在神山圣湖之间我时时刻刻都在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叹不已。面对一望无际的圣湖纳木错,面对大自然的永恒与广博,一个人的生命实在是太短暂太渺小了。与其让这样短暂的时光消耗在世俗生活的琐碎与平庸上,还不如敞开胸怀,融入自然,到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间去寻找生命的意义。所以,我迟早有一天会离开大学。我不想与其他的姐妹一样整天慵懒的躺在床上慨叹大学生活的无聊。我说过,我始终是一个漂泊的人,远方才是我的家。

我说,你比我幸福。你的梦想是我引发的,却先我而实现了。而西藏现在对我来说还是一个梦想。

昕雯说,所以我不会忘记你的,要不是那一阵子你总是给我放那首《青藏高原》,我不会这么快就站在了世界屋脊上。为了报答你,我将当地藏民献给我的一条哈达送给你,祝你早日实现你的梦想。

四十六

后来系里领导告诉我,我们系九六届的一个毕业生去了西藏,我可以向他打听打听一些具体的情况。我问他们这个人当初是什么情况下去的。他们说,他当时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一气之下就去了西藏。他的学习成绩在系里数一数二的,还过了六级呢。对了,那边有个要求,你们必须通过四级,因为你们一去就是公务员待遇。

于是我就打电话给那个师兄。先是打手机,那边回应是“已关机”。后来就打他办公室的电话,是另外一个人接的。当我说要找那个师兄时,对方很客气的告诉我,我要找的人已经离开了这里,一年前就走了,去了北京。我很惊讶,为什么要离开呢?不是说要工作八年吗?这对我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但丝毫没有动摇我去西藏的决心。

我对祥善说,去西藏是我们之间的一个约定,也算是一个小小秘密,在还没有实现之前不足为外人宣扬。可是,还是有很多同学知道了我要去西藏工作,我想可能是系里领导告诉了那帮学生会干部,那帮学生会干部又告诉了他们身边的人,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整个系的同学都知道了我要去西藏。绝大部分的同学都表示不解,说像我条件这么好的人为什么要选择一条别人都不愿意走的路呢?学习成绩那么好,刚上大学就在杂志社兼职,发表了一大堆文章,还出了书,党也入了,这么好的条件,考研也好,留北京工作也好,哪一条路都比去西藏好上一百倍。

他们都不理解我,never也极力劝阻我,他用了一个词“浪费”来形容我的做法。他说,你去西藏简直是一种人才的浪费。never的证据很强烈,他说我理想主义色彩太浓,西藏不是我想象的那么美好,去了之后就会发现有很多问题接踵而至。西藏只适合做短暂的停留,如果一辈子停在那里,你的一生就这样毁了。never劝我还是现实一点好,不要被理想冲昏了头脑,到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

never一直在说,我不做任何评论。never提到的问题我都想到过,我承认我是一个感性的人,充满了理想主义,但关系到我一辈子的重大问题我并不儿戏。只是看到never为他的看法充满自信的脸,我有点迷茫,我是在逃避现实吗?还是在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于是我发短信给昕雯表达我的困惑。

昕雯说,在你已经决定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不要再征询任何人的意见了毕竟是你去西藏而不是别人去西藏。你现在要做的事情是:第一,搜集所有的有关西藏的基本资料,每天都要花一定的时间来读它们;第二,每天看一遍我送给你的哈达,每天听一遍《青藏高原》以及其他的关于西藏的歌曲,比如韩红有些关于西藏的歌,挺不错的;第三,每天都要坚持长跑训练,这一点很重要。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否则你的梦想再美好也只能破灭。

除了昕雯,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和我说过话的无香也出乎意料的表示了对我去西藏的支持。曾经我和无香说过分手后我们还是朋友。但是分手以后我们基本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每次遇见只不过是一个平淡的微笑甚至是擦肩而过,彼此心中都有一个无法解开的结,始终无法迈过那道坎。其实每次遇到无香时,我都想停下来,都想对她说,难道我们一定要这样吗?为什么我们不能成为特例?

在一个晚上我骑车从本校区回宿舍,无香追上我,说有话要对我说。我看了无香一眼,无香以往那种与我擦肩而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