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 (第1/4页)

这场屠杀行动是在拂晓开始的,是在对岸日本人的观望下开始的,几千颗人头被砍下的那一瞬间,对岸的日本兵都跪了下来!他们已经感到害怕了,他们觉得对面的东北士兵都不是人!都是魔鬼!但他们却没有想到这场祸事的罪魁祸首应该是他们自己!

此役下来,东北抗日军牺牲了近五千人!日本人丢下了二万多具尸体!阵地被血染红了,这里有东北抗日军官兵的血,日本侵略军的血。

江桥前线的多门现在已经明白再打下去,自己就会全军覆没了。他从望远镜里发现东北抗日军正排山倒海般地在坦克、机枪、迫击炮的掩护下向日军阵地出击,有的阵地已经被他们占领。不能再坚持了,他果断地命令败逃回来的士兵吹后撤军号,并向本庄繁司令汇报了这里的情况。

本庄繁听到这里的情况后彻底崩溃了,他知道日本国内现在正值多事之秋,经济已近瘫痪,由于关东军发动的这次战争更将给本国的经济雪上加霜,虽然在这次战争中日本人从东北地区捞了不少好处,但对整个日本帝国来说,那只是杯水车薪。他刚向国内发送完电报就传来多门师团长已经切腹自杀的消息,无奈之下,他只好命令板石原莞尔代理师团长职务并安排好防守阵地,命令士兵逐步开始朝南满方向撤退。

而东北抗日军的士兵在赵晓峰的带领下已经彻底将日寇赶出了黑龙江地界,他们在日军的横暴下,孤军苦战了。嫩江河畔的赤血,都是东北血性男儿的瑰宝,江桥上面枕尸遍野,他们都唱着为国而死的挽歌,东北抗日军的军队,可以说是真正的捍卫国土的勇士。

“中国有多少军队,东三省有多少军队?辽宁、吉林相继陷落了,东三省的南部领土,已经遍插暴日的国旗,中**队人人都抗着杀敌的枪械,享民脂民膏的供养,东三省已经版图变色了,中国的军队所蒙的耻辱是何等重大。但是黑龙江却在东北抗日军的领导下、在赵晓峰、马占山的领带下取得了抗战的胜利。”这是《生活》杂志的报道。

“我们对于中**人不能不怀疑他,究竟有多少人可以杀敌,我们在极度失望下,我们看到了黑龙江的四十天激战,我们发现了东北抗日军的赵晓峰、马占山是足以当中**人四个字而无愧的,其余的人我们不敢说他们够不够当中**人,我们也都不敢恭维,因为尚待最后的证明;究竟中**队,有多少是张海鹏之流,有多少足以媲美赵晓峰、马占山的军人,我们含着泪期待着,我们鼓着热血盼望着,我们决不希望中国的军队,既不是张海鹏,又不做马占山,因为这个时候,已经不容许中**人徘徊观望了。”这是《每日邮报》的报道。

“赵司令先生,您鼓着士兵的勇气,您抛洒着满腔的热血,在这白山黑水之间,您孤军苦斗,您的英武,是值得四万万中国人敬仰的,是值得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敬仰的!你虽没有上将衔,你以前虽然只是一员小小的排长,我们对于你是只有钦佩,钦佩您在列强暴力的压迫下努力维护国家的尊严。世界人民、中国人民、东北人民、黑龙江人民都将响应您的号召!爱好和平的外国人、海外华人也因此而振奋,东北抗日军赵晓峰的英雄行为把所有人脸上、心中的愁云惨雾一扫而光,一鸣惊人的赵晓峰司令,现已名满全球了。您为中华民族争人格、为世界争正义做榜样,友邦敬佩,日贼心寒,恳再秣马厉兵,扫灭丑虏,克复国土、嗞戟东京!我们愿意全力支持您的正义行为!”这是德国观察团的成员在接到国内支持的情况下公开发表的一篇文章。

而赵晓峰绞尽脑汁“改编”的松花江上,已经成了东北抗日军的军歌!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我们就到处流浪,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整日在四处游荡!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

才能欢聚一堂?!

第一卷:阴霾下的一缕阳光 第六十二章:强兵之道

就在三个月前,不但世界人士不闻赵晓峰之名,即使咱们中国人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