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要塞与科研 (第1/2页)

应对间谍卫星的同时,六子和肖伟对接,开始搬运军火库的剩余物资。 鹰击连队的大多数士兵,在轻武器的装备方面是比较完备的。 由于31号仓库本身就是一个军火仓库,因此在武器弹药方面并不缺乏。 所有的战士最起码有配备有突击步枪和至少150发备弹。 问题出在防具和重型武器。 由于重型防弹衣的数量有限,连队里的老兵可以做到人手一件。 新兵就只能身穿战术背心或者轻型防弹衣。 当然,由于新兵的训练时间尚短,肖伟也是考虑到了重型防弹衣所带来的行动不便问题。 战斗经验和体能都不足的情况下,贸然给新兵这么一个负担,怕不是连最基本的战术动作都做不出来。 在这个问题上,秦涛是没有怪肖伟的。毕竟在战斗经验上,自己那是不能和他比。 最严重的问题出在重型武器配备不足的问题上。 这次率队出城,虽然说有急于营救自己的客观因素。 但是打仗不是请客吃饭,肖伟在没有得到敌方情报的情况下,在武器配备上没有做足准备就贸然出发了。 每十人中,只有一半的人携带有便携式多功能火箭筒。重型反装甲发射器甚至只有一具。 “肖队长,想必你也看到了,现在我们的敌人不仅仅是丧尸,敌对势力的渗透非常严重!” 转身看了看那些还在清理的飞行器,秦涛继续说。 “出于某种原因,敌人的武器装备先进程度,已经超过了我们的预期。” “如果不是机缘巧合,你们在敌方被重创的情况下拖住了他们,那这一次的遭遇战,结果将会惨不忍睹。” 肖伟经过短暂的对战,丰富的作战经验已经告诉他,这次,是他草率了。 “抱歉,上尉,这次是我大意了。我还以为……” 秦涛拍了拍肖伟的肩膀,没有继续让他说下去。 不管怎么说,对方是为了自己而来。 纵然有万般不是,自己也不能真让对方做检讨之类的事情。 秦涛要的就是一个态度,有了发自内心的态度,接下来的战斗中才能吸取教训。 肖伟是个优秀的军人,自己这波提醒,已经足够了。 在统一安排下,伤员被金陵方面的直升机运输返回,接受进一步治疗。 秦涛的队伍在整合之后,人数依然在50人左右。 经过这次战斗,秦涛也算是有了自己的班底。谢强受伤严重返回隔离区治疗,刘浩倒是还有完整的作战能力。 加上六子,以及在军火库激战中幸存的另外一名士兵,秦涛感觉可以用的人越来越多。 另外一个幸存的战士叫苏皓晨,是原S城市属特警总队的队员。本身擅长建筑物内部搜索和攻坚,枪法也是比较准的。 战争发生之后,苏皓晨在执勤岗位上受到了丧尸群的冲击。 从广场岗亭撤离之后,他便于与组织走散。 凭借本地人对地形的熟悉和仅有的一把手枪,苏皓晨成功返回了妻儿居住的小区。 可惜等到他打开家门,看到的却是妻儿留下的纸条,他们已经前往了地下掩体。 苏皓晨没法打开反锁的掩体,也没有勇气去打开那扇门。 留着一个妻子幸存的念想,他把精力用在了营救别的居民上。 杜小龙和芳丽自动归队,秦涛坐上轻型军车,仿佛又回到了当时初离S城的那些天。 连队现在分为五组,秦涛和肖伟各带一组,另外三名老兵带领其他三组。 经过军火库的强化之后,每个人都将配备最起码两发火箭筒。 另外,每队有两人专职负责操控重型反坦克导弹。 队伍目前的火力,基本上达到了秦涛的要求。不论是新兵老兵,全部穿着重型防弹衣。 这也是秦涛特别强调的事情。 不论方不方便,笨重与否。如果不是重型防弹衣,秦涛和六子等人都不一定能活到现在。 高强度纤维和前后无死角的四块陶瓷防弹板,运气好的情况下能抗住大口径机炮的直射。 载具方面是秦涛最担心的事情,连队里一辆像模像样的装甲都没有。 所有步战车都被摧毁,如果在遇到强敌,情况将会非常被动。 队伍整备完毕,秦涛率队返回附属医院之前,还是忍不住问了一下杜小龙母亲的情况。 “小龙,你们都来的话,那我妈……” “不好意思啊涛哥,我也是忙忘了,本来一开始就应该跟你说的。伯母现在被我们送到了王琳那边,暂时住在医院。” 看秦涛眼神怪异,杜小龙连忙补充了一下。 “这不是我们都出来了,没人照顾,也就王琳那边我们还算熟了。” “对了涛哥,现在金陵隔离区开始向城内拓展了。吴司令准备将群众从隔离区内转移出去,专门设立一个平民居住地。” “哦?把群众都转移到隔离区外地居住地,那岂不是要把隔离区要塞化。” “涛哥你真说对了,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消息,现在隔离区要变成纯军事化的要塞,加强补给和武力。这样作战的时候可以避免隔离区内的群众伤亡。” 车队开始陆续出发,六子头车带路,返回附属医院。 杜小龙开车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