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2/4页)

院“四大导师”之一。他在哲学、佛学、史学、政治经济学、先秦诸子学、文学等多个领域的学术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是近百年间不可多得的“百科全书”式的天才学人。

梁启超自称“夙不喜桐城派古文”

,也打破“幼年为文,学晚汉魏晋,颇尚矜炼”

的束缚,自求解放,“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

,当时号称“新文体”。他的新体散文在中国大地从上到下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其影响之大,是举世无二的。萧三说:“毛主席青年

7

4 梁启超文集

时代,喜欢自己找书读,有人送他两种书:一种是关于康有为的维新运动的,一种是梁启超的《新民丛报》,他读了又读,重要的文章,都能够背诵。那时候,他崇拜康、梁,因为他们谈的,都是救国的问题,梁的文章又写得好。“郭沫若在《少年时代》中则用诗一样的语言礼赞梁氏的文笔:”在他那新兴气锐的言论之前,差不多所有的旧思想、旧风习都好像狂风中的败叶,完全失掉了它的精彩当时的有产阶级的子弟——无论是赞成或反对,可以说没有一个没有受过他的思想或文字的洗礼的。“严复在《与熊纯如书》中也肯定:”梁任公笔下大有魔力,而实有左右社会之能。“可以说,梁启超的文章在整个中国近代散文史上都是无人可与伦比的。

梁启超一生勤奋,各种著述达一千四百万字,在将近三十六年而政治活动又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他每年平均写作达三十九万字之多,这体现了多么惊人的勤奋和才华啊!

我们这个本子,是根据湖南省社科院图书馆藏1902年上海广智书局出版的《饮冰室文集》铅印本上下册和1922年石印本《饮冰室全集》20册精选的。在校对和编年方面,参考了上海人民出版社《梁启超选集》(李华兴,吴嘉勋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梁启超诗文选注》(王蘧常选注)。在选录标准方面,我们以政治见解卓荦的文字为主。诚如梁氏自己在《吾今后所以报国者》一文中的夫子自道,自己“好攘臂扼腕以谈政治,政治谈以外,并非无言论,然匣剑帷灯,意有所在,凡归政治而已。”在整理方面,除以以上几个本子参校,择善而从外,我们将所选文字分政论、传记、随感、讲演、书信、诗词六类,每类文字又按编年排列。这样,读者既可以

8

前 言5

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读梁文,又可以从编年上知人论世。

由于梁启超著述宏浩,其内容又包罗古今中外,整理时真有“望洋向若”之感!自知识见陋劣,讹误和欠妥之处当不在少,亟盼十方大德,不各赐教。

196年10月于长沙听涛馆书寓

9

目 录1

目 录

前言陈书良政论变法通议自序(1896年8月9日)1

论不变法之害(1896年8月19日)3

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1896年8月29日—1897年

9月17日)11续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1896年8月29日—1897年

9月17日)15论学会(1896年11月5日)19论报馆有益于国事(1896年8月9日)24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1896年10月27日)28论君政民政相嬗之理(1897年10月6日)34说动(1898年2月11日)40论湖南应办之事(1898年4月5日—4月7日)45政变原因答客难(1899年1月12日)55论保全中国非赖皇帝不可(1899年3月22日)62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1899年10月

15日)66

10

2梁启超文集

少年中国说(1900年2月10日)72呵旁观者文(1900年2月20日)79中国积弱溯源论(节录)(1901年5月28日)87立宪法议(1901年6月7日)95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1901年6月16日、7月6日)103过渡时代论(1901年6月26日)114灭国新法论(节录)(1901年7月16日—8月24日)121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年10月12日,10月22日)

133《清议报》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节录)(1901年12月21日)145论公德(1902年3月10日)15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