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 (第1/4页)

,如果中共不是及时掌握国民党军事行动的准确情报,如果不是毛泽东等人以高超的斗争艺术沉着应对,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可能对中国的整个抗日进程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

治篇第131节 言和声中藏杀机(2)

例二:台上握手,台上踢脚。

1945年8月,在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第二天,蒋介石于8月20日,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此后,又接连向毛泽东发了两封邀请电,邀请毛泽东去重庆“共同商讨”“目前各种重要问题”。他做出如此急迫的姿态,有其如意盘算,如果毛泽东不来,可以说共产党拒绝和平谈判,把内战的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如果来了,则可以用“和平谈判”来麻痹共产党,诱使中共交出军队和解放区,还可以争取时间,调兵遣将。

毛泽东从大局着想,为了争取和平建国,接受了邀请,于8月28日,在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的陪同下,率团乘坐美国飞机从延安飞抵重庆。

毛泽东等人到达重庆后,立即与蒋介石及其国民党的代表进行谈判。可是,此时的蒋介石对谈判毫无准备,他没有想到毛泽东会接受他的邀请,赴重庆与他谈判。

谈判在两个层次上进行,一个是两党最高领导人毛泽东和蒋介石直接交换意见,另一个是两党谈判代表周恩来、王若飞与张群、邵力子、张治中等人之间的谈判。在重庆期间毛泽东与蒋介石共会面达11次,大多数在公开场合;个别是两人几次重要的会谈都是秘密的,有时没有任何其他人在场。

在毛泽东到达重庆的当天,蒋介石在他的林园官邸设宴,欢迎毛泽东、周恩来等人。这是自蒋介石叛变革命,事隔18年后,毛蒋两人的再次见面。蒋介石在这天的日记中写道:“正午会谈对毛泽东应召来渝后之方针,决心诚挚待之。政治与军事应整个解决,但对政治之要求予以极度之宽容,而军事则严格之统一不稍迁就。”其实,蒋介石在政治问题上从来没有有过什么“极度之宽容”,无非仍是想作出一些开放民主的空头许诺;有一点倒是确实的,那就是他真正注意的“中心”,在于所谓“统一政令军令”,也就是要取消解放区和人民军队的存在。这是他的原则。

至于,如何具体进行谈判,没有怎么细想,国民党方面没有做准备,当周恩来向国民党方面提交对谈判的十一点意见。而国民党方面竟拿不出任何谈判方案。这表明他们对谈判缺乏诚意。

在毛泽东来重庆与他初次见面时,蒋介石说:“任何问题皆可以坦白提出,尽量发表意见”,但实际上,他既不打算承认中共的平等地位,也不打算以两党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

谈判在军队整编、根据地政权等重大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争论激烈,谈判的局面是,谈谈停停,停停谈谈。代表谈不拢了,两人最高领导人直接晤谈,有时赫尔利出来调停,说是调停,其实,他是压中共接受蒋介石的苛刻条件。前后,经历了四十三天,于10月10日,双方正式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签字时,毛泽东在场。而蒋介石姗姗来迟,他穿军装,佩带特级上将领章,挂着佩剑,与毛泽东握手。

在毛泽东返延安前,蒋介石与毛泽东会见了几次,并作了两次长谈,蒋介石对毛泽东说,我们二人能合作,世界就好办。还说,国共两党,不可缺一,党都有缺点,都有专长,我们都是五六十岁的人了,十年之内总要搞个名堂,否则对不起人民。最后,蒋介石面带悲观的神气说,这次没有解决好。毛泽东回答说,很有收获,主要是方针,确定了和平建国的路线,我们拥护。

蒋介石这些话听起来很是有点感人。其实他在背地写的、讲的是另外的内容了。关于解放区问题,他一口咬定,政府决不能再有迁就。在他的日记中,照旧使用“共匪”之类的字眼以及一些恶毒的词句来称呼、咒骂中共,并“甚叹共产党之不可与同群也”,由此可见,蒋介石当时对毛泽东所说的一些话是非常虚伪的。而且在和谈期间,正在备战。

谈判一开始,蒋介石和何应钦就密令各战区印发1933年“围剿”红军时编纂的《剿匪手册》。美国以接收的名义帮助蒋介石大规模地向华中、华北运兵。陈诚的部下当时扬言:“谈什么判,布置好了就动手。”为了迫使中共就范,他一方面装模作样地与毛泽东谈判,一方面却暗地调兵遣将,去进攻解放区。胡宗南、刘峙、阎锡山的部队都蠢蠢欲动。

谈判期间,双方的军队进行了上党战役。上党属于我晋冀鲁豫解放区,8月下旬,阎锡山部向上党地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