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部分 (第1/4页)

”多尔衮这才放下心来。

进城之后一看,好家伙,不但是豪格,两黄旗的大臣,图尔格、索尼、图赖、锡翰等也都到了。

当初皇太极“暴毙”没有留下遗诏说要把皇位传给谁,而有实力竞争皇位的共有第一个就是他的长子豪格,有两黄旗和正蓝旗支持;善,当年努尔哈赤称汗的时候,封四大贝勒,其中大贝勒就是这代善,也是皇太极的大哥虽然皇太极在位时把正蓝旗拉拢到手中,之后更是大力打压其他各旗的实力尤其是两红旗,第二代、第三代中基本没有什么能上得了台面的人物过这代善的威望却是不容小视;第三个就是多尔衮,多尔衮有两红旗支持有阿济格和多铎两个兄弟的鼎力相助,更兼他本身也是雄才大略,反而是三人中最厉害的一方。

历史上多尔衮争夺皇位,受到了正黄旗诸位大臣“佩剑向前”,要以死相逼,才不得不立皇太极幼子福临即位,自己和另外一位实权人物镶蓝旗旗主济尔哈朗共同辅政。

而在这个世界,祝锡吉修仙炼道不行,玩弄政治手腕却是极高,这些年不但帮助皇太极把两黄旗加固壮大,更是把代善的两红旗和正蓝旗一起纳入自己的势力,而且深植政治中心,处处先走一步,佛门接连落后,只得辅佐多尔衮摄政,手下只有两白旗和镶蓝旗。

当初祝锡吉起兵南征,兵叩山海关,傅时乐给多尔衮出主意,自领一路大军绕过关宁防线,直接黑虎掏心,攻打京城,祝锡吉竟然欣然允诺,还向皇太极请命,把蒙八旗拨给他。

现在阿济格和多铎双双死去,多尔衮势力大受损折,没想到这个节骨眼上,豪格率领两黄旗跑来凑热闹!

豪格倒极是客,一见面便口称叔父:“叔父竟然一举攻下大明京都,杀死崇祯,此乃齐天之功,本朝仅有太祖可比。因听说叔父前些日起兵攻顺,相父生怕叔父兵力不足,特命我率领两黄旗前来,帮助叔父一举定鼎乾坤!”

看着豪格那看似真诚的神,多尔衮隐隐感觉事情似乎有些不对,但具体是哪里不对,一时间又想不起来,这个该死的祝锡吉为什么这时候把豪格派来?如果仅仅是看我打下了北京要来分我的权那他为什么不亲自过来?

“咳咳,相父身一向可好?”祝锡吉一天凡事不愁,道行虽然并没有多高,却深得养气炼身之养生精妙,看似二十左右岁一个帅小伙,实则年纪与努尔哈赤仿佛,当年祝锡吉下山辅佐努尔哈赤,二人也是以兄弟相称,努尔哈赤死后,令四大贝勒拜他为相父,皇太极死后,祝锡吉又让豪格、福临等人同样叫他,是以豪格虽然比多尔衮小了一辈,但却同称他为相父,因当年努尔哈赤称他是大清国的相父。

“相父的身体自然是好。”豪格一脸灿烂的笑容,“相父让我告诉你,大顺李闯已经是秋后的蚂蚱,不足为虑,让我来助你稳定北京之后,便挥兵向南,肃清大明余孽。”

多尔狐疑地问道:“这北京城千头万绪,相父为何不亲来主持?”

豪格有些奇怪:“相父说新皇年幼,登基不久,人心不稳,所以还要在那边主持大局,等将各旗人马都安顿下来,再来中原。”

多尔衮皱眉思索半晌,忽又问道:“当日我不在,你可知皇兄驾崩之后,虽未留下遗诏,但还有如你、叶布舒、硕塞诸等皇子,为何单选了福临上位?”

豪格一听这话,脸色一暗,随即展颜道:“皇阿玛曾说,相父有鬼神不测之机,能前看三千年,后望五百载,他说福临身上有帝皇之气,那便是有了,我们不宜多议。”

多尔'点点头,不再说话。

祝锡吉之后又数次派人催多尔衮尽快起兵讨伐中原,多尔'猜忌之下,反而不敢轻进,屡次找借口拖延,而时间一长,他与豪格之间也起来嫌隙,二人皆欲征北京之权柄,一时之间,火药味大作。

当日豪格进京,便向朱慈焕小皇帝讨要兵权,多尔衮不准,让小皇帝封他做清肃武国公,领直隶总督,仍旧统领他原来的那两旗人马,之后豪格等人开始反击,拿出祝锡吉的手札,提出“偷梁换柱”之策。

当初多尔衮进京时,也是生怕汉人反扑,所以很是善待北京的官员,除了个别不听话的斩杀之外,剩下的仍旧让他做回原来的官职,当然,大多没有实权,所以现在名义上京城的朝臣还大多是崇祯时候的那套班子。

祝锡吉提出来的这“偷梁换柱”之策便是将明朝大臣换成满清大臣,并且指出多尔衮扶保朱明皇室,于理不合,有自立谋逆之嫌,只等满清大臣们掌权之后,再迁都过来,二合而为一,便能占据大明半壁江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