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 (第1/4页)

葛尔赫本有些质疑慕容寒竹筹谋之智,如今看来,此人对军事了解深刻,行事从容不迫,实乃儒将帅才!

既是如此,葛尔赫终于放心将自家军士交给慕容寒竹来操控,本以为第二日就能够攻下删丹,却没想到慕容寒竹又建议按兵不动,只让一行快骑多举旗帜,距离百步,绕城而走。

谢安廷见旗帜甚多,慌忙叫醒城中守军,这些守军为了防止夜间突袭,直到天亮才眯了眼,这才没一会功夫,又被叫醒,倦怠异常,见得旗帜林立,以为来敌众多,纷纷举强弓怒射!

谢安廷猛然醒悟,对方却是想混淆视听,骗取城中守军射空箭矢了!城中资源虽然充裕,但历经十天苦战,早已枯竭告罄,箭矢更是奇缺,谢安廷连忙下令,停止了射击。

慕容寒竹见状,冷笑一声,再次派出数百快骑,这次却是携带强弓,也不停留,绕城而走,蜻蜓点水一般,稍有接近,觑准了机会就将城头守军射下几个来!

城中守军是反击也不是,不反击也不是,几轮攻防下来,倒是重伤了十几个人,还死了几个。

谢安廷眉头紧皱,不得不让仅有的盾手排列与城头,只需警戒,不作反击,那些快马游骑才消停下来。

此举似乎早已在慕容寒竹预料之中,但日头才过午,他就鸣金收兵,谢安廷这边却不敢大意,隐约觉得对方策略风格改变实在太大,如何都放心不下来。

到得夜间,删丹守军已然困乏不堪,却不得不强打精神,因为昨夜敌人不来突袭,今夜前来偷城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吐谷浑方面白天占了点便宜,晚上精神抖擞起来,对慕容谋士越发敬服,一个个秣马厉兵,就等着突袭县城!

慕容寒竹却悠然自得,命人布置高台祭坛,说是要祭天以请助阵,诸多军士心中震撼不已,慌忙布下神坛,慕容寒竹步罡踏斗,又虔诚祷告,到得午夜时分,果真刮起西北风来!

此时军心大振,人人视慕容军师为神人也,后者智珠在握,命人备好火箭,趁着西北风,纷纷射入县城之中,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城中一片片火海冲天而起,哭喊哀嚎刺夜晚之静谧!

吐谷浑人以为足以趁乱冲入城中,岂知慕容寒竹却勒住了兵马,待得火势渐小,这才发动人手,朝城门发动猛攻!

谢安廷也未想到敌人居然如此之狡猾,要不是县令杨文早已将周边民宅都拆卸,取石木来防城,火势将更加的严重。

见得敌军发动攻城,谢安廷心头大怒,然而守军经过这几日敌军骚扰,早已身心俱疲,又被大火缠了大半个晚上,此时又遭遇攻城,军心斗志都已失去,可谓哀鸿遍野。

县令杨文见得诸人毫无斗志,一副任人宰割的样子,当即抽出横刀来,振臂高呼曰:“堂堂七尺汉,岂可苟偷安,宁死守国门,驱除吐谷藩!五六七八好儿郎,敢不随我阴曹地府闯他*娘一番!”

杨文粗懂武艺,平素优雅得体,此番生死当头,男儿血性爆发出来,一番半文半白,半雅半俗之语高喊出来,却再次点燃了士兵们的求生本能,他们自信自己的武艺比县令大人要好,他们自诩比县令大人够爷儿们!

谢安廷素来不太服气,认为杨文太过懦弱,直到这位书生选择留下来,与他一起坚守县城,直到他毫无畏惧,四处调度支援,直到此刻,他举刀高呼,使得众儿郎流着泪,挥舞着手中兵刃,纷纷冲上城头来!

七八名啊柴如狼似虎,举起小木盾,从云梯爬上了城头,将那插满了羽箭的木盾猛砸过来,手中弯刀却是泼水一般横扫,一名唐兵当场被抹开肚肠,鲜血泼洒满地!

突破口一打开,吐谷浑的啊柴就如源源不断涌上来,谢安廷左右开弓,几乎在数息时间之内,就将一壶羽箭射了个见底,将手中强弓一扫,打得一名敌人满脸是血,弓弦套住脖颈又是一绞,那可怜人儿硕大头颅咕咕滚地,鲜血喷洒了一身!

谢安廷面无表情,取过那丈八银枪,嗡嗡一震,枪头猛抖,枪影如银花绽放开来,无情地将一名刚攀上城头的啊柴挑落下去!

城下掩护的弓手见谢安廷露头,纷纷齐射过来,城垛上插满了羽箭,一根羽箭刺破谢安廷的胸甲,嵌入到他左肩之中!

杨文刚冲上城头,还来不及出手,那些涌上来的啊柴已经被谢安廷射死了大半,剩余的全部被银枪挑落!

杨文举起手中横刀,叮一声斩断谢安廷胸前半截箭杆,命人将其护送下城头,自己却指挥兵士顶着长盾,在城头浴血防卫!

谢安廷并非下去疗伤,他已然做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