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 (第1/4页)

干脆利索地收刀入鞘,徐真并未对那名早已面如死色的吐蕃将军再作挑衅,后者双脚顿时发软,被随从扶了下来,真真是出尽了丑态!

器宗弄赞也是长嘘了一口,虽然丢了脸面,但保住了那将军的人命,他又不是唐人,对面子并不是那么的看重,反倒出身于高原之人,都将人口看得最重。

徐真长身而立,双手奉上书信,正容朝器宗弄赞说道:“赞普熟读经典,可知匹夫一怒,伏尸二人,血溅五步,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无论是惹了我,还是惹了我家圣人,估计此事都得不到善了,还望赞普自己考虑个明白清楚了”

器宗弄赞虽读了些诗书,却对徐真这番话一知半解,正要相问,身后之人却传来了慕容寒竹的消息,竟是将徐真给放回去!

徐真冷笑一声,若有察觉地往器宗弄赞身后人群扫了一眼,不偏不倚,正好看到了含笑的慕容寒竹,二人竟然笑着点了点头,一如行礼这般!

器宗弄赞看着徐真单枪匹马而来,又看着他逞尽了威风,又单枪匹马而去,心头实在不能开怀,遂问于慕容寒竹。

慕容寒竹摇头轻笑一声,似乎对徐真有些惋惜,暗自说道:“终究还是不够火候啊若狠辣一些,也就成事了”

器宗弄赞一再追问,慕容寒竹才点了一句:“赞普已经欠下徐真一条命了”

器宗弄赞不明所以,细细回想徐真所作所为,又命人去搜查那匹夫一怒的经典出处,终于有人从战国策之中,找到了这话的出处,一句句浏览下来,器宗弄赞脸上不禁冷汗淋淋,心头暗呼庆幸不已,若非慕容寒竹出面放走徐真,这事还真不能善了!

此篇只道秦王欲得安陵君之地,安陵君却不愿意迁移先人之地,秦王问计与唐雎,唐雎却答曰:“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

秦王愤怒,谓唐雎曰:“公尝听闻天子之怒乎?”唐雎自是对答,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血流千里!”

秦王也是狭隘,大意为若安陵君不同意交换领地,他秦王一番发怒起来,双方战争,不免伏尸百万,血流成河!

然唐雎也是不卑不亢,反问道:“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这秦王不由冷笑,不觉意地说道:“布衣之怒,不过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却正容道:“此乃庸夫之怒,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起成四人,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遂挺剑而起!”(注)(注:专诸、聂政、要离三人都是史上有名的刺客。)

第一百一十一章 牛进达大战莽周沧

前事说到徐真受牛进达陷害,充当了和谈信使,孤身入松州,本欲驱赶吐蕃群獠,使之仓皇逃离松州,以免大唐天军之镇压,却不想被吐蕃军人冒犯,徐真热血上头,一刀震慑群雄,可谓杀人红尘中,脱身白刃里。

其又以唐雎不辱使命的经典,暗中出招慕容寒竹,逼迫慕容寒竹应对,暗示器宗弄赞放了徐真离开,这松州之行,可谓有惊无险却又大快人心!

且说牛进达得了长孙无忌的授意,不断寻找着机会,让徐真去出生入死,听闻吐蕃人凶残成性,遂将徐真派了当天使,妄图害了徐真的小命,眼见日头偏西,归路之上却犹未见得徐真人影,只道大事已成,心头顿时欢喜起来。

那李无双和张素灵得了徐真的嘱托,随行于周沧等人手下,自是没了安危担忧,然听闻徐真要被派遣出去,心里兀自牵挂,与周沧等人瞭望着西方,只见残阳如血,却并无人马之影,心里隐约浮现不祥预兆。

李无双更是心头悲切,若果徐真身死于此处,她又该如何自处?身为皇家宗室之女,多少郡主甚至于公主被赐婚外放,到了那异界番邦,虽自家吃苦,却避免了双方万千无辜军士的生死搏杀,可谓功德无量之事。

虽她自觉乃是不舍父母,然每每深夜,扪心自问,她却清楚得知道,她并非因为舍不得父母,而是不愿自家的姻缘,遭遇他人的摆布!

自小习武的她,比任何一个女子都要渴望将自身的幸福,掌控于自己的手中,也就是因此,她才努力的修习武艺。

也正是因此,她才流露出对父母的不舍,到父母跟前不断撒娇,让母亲说服父亲,到朝堂上去上表启奏,否则圣人将她赐了婚,这吐蕃早就该退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