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部分 (第1/4页)

她已经十七了,由那个小丫头,长成了倾国倾城的大美人,但在李世民的眼中,她仍旧是那个小丫头。

他喜欢看她煮茶,就好像她的动作,能够让时间变慢,能够让他活得更久一些。

三人各自沉默,李世民不开口,徐真自不敢聒噪,李明达也很恬静,似乎都在享受着极为难得的宁静与平和。

“徐卿,你喜欢我家兕儿。”

这是一个陈述句,而不是疑问句,既是问题,也是答案,但徐真还是微微一愕,被这个突如其来的不能算问题的问题给惊了一下。

“是。”

“很好。”

灯光的照耀之下,李明达美艳的脸颊蒙上了一层薄薄的光纱,使得她越发的美丽,她的脸因为李世民和徐真简短到不能简短的对话而红润起来。

“虽然你们以兄妹相称,但你我都知晓是怎么回事。”

“是。”

“很好。”

这应该是李世民对徐真最为推心置腹的一次交谈,简短却又直接,有力。

“若我不在了,你要赌上一切,保护兕儿,我相信你一定会的。”

“是。”

“很好。”

交流到此结束,徐真说了三个是字,李世民说了三个很好,然后再无其他沟通,只剩下茶锅咕噜噜的冒腾着。

宫里的茶不同于外面那些黏糊糊的茗粥,这是宫人按照蜀地人的习惯,搬过来的新式煮茶,茶水清澈翠绿,清香怡人,余香残留唇齿之间,回味久久。

“兕儿,你先回去歇息,耶耶要跟徐卿单独聊聊。”

李明达听了圣上的话,却迟疑着不肯走,偷偷看了看徐真,又看看自家圣人,总觉得这事太过诡异。

李世民却是呵呵一笑,打趣道:“怎么?这么快就开始心疼你徐家哥哥了?”

李明达见平素自己对徐真的昵称从圣人口中说出来,脸色顿时滚烫起来,跺了跺脚,娇嗔着回了淑仪殿。

李世民的视线跟着李明达的背影,延伸到很远很远,就好像隔着重重高墙,都能够“看”到女儿的体态神色一般。

待宫人和宦官都退出去之后,他和徐真再次陷入了沉默之中。

过得许久,李世民才从怀中掏出那枚金镶玉璧来,轻轻放在了徐真的案几之上,而后直视着徐真的双眸,声音低沉而坚决地说道。

“徐真,我要你率领百骑,奔赴均州郧乡。。。”李世民顿了顿,徐真心头一紧,而后听到后半句。

“。。。将濮王给朕接回来!”

徐真的手轻轻颤抖了一下,圣上用了奔赴,说明要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完成,圣上用濮王,而不是李泰的小名青雀儿,说明他要接回来的是一个藩王,而不是儿子,他用正式的自称,朕,说明这不是私事,而是公事!

短短的一句话,却让徐真看到了李世民背后的一个巨大的漩涡,若有差池,这个漩涡必将把绝大部分的朝臣都给卷进去!

徐真开始后悔,就像李世民也后悔一样,他后悔自己彻查房玄龄之死,后悔将这枚金镶玉璧带回来!

但他很快就醒悟过来,就算他不将证据带回来,或许这个决定也是一样的!

李治在走李承乾的老路,那就是太心急了!

李世民确实老了,但他仍旧是一国之主,李治确实长大了,也开始处理朝政了,但他仍旧只是太子。

皇帝再老,他也是皇帝,他给你的,就是你的,他不给你,你就不能抢!

虽然明知自己没有多久活头了,但李世民还在向整座天下,表明他的地位权威和姿态,这是他的帝国,他还没死,就有人盼着他快死,他还没死,就有人想要他快死,这是他无法忍受的!

徐真呆滞迟疑了一下,也就那么一下,让李世民皱起了眉头,微微前倾身子,就好像目光能够伸入到徐真的灵魂之中一般。

“徐卿,朕,能信得过你么?”

徐真猛然抬头,将那金镶玉璧紧紧攥在手中,抱拳低头,沉声应道:“臣徐真,敢不赴死!”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最得圣上恩宠的一彪人马,百骑出动。

这一路跋山涉水,路途迢迢,徐真也无法带领自己的红甲十四卫,百骑虽然对他唯命是从,然徐真心里很清楚,这一去,必定凶险之极!

这样的凶险不仅仅是他们一路的凶险,也包括了朝堂之中的凶险,这种凶险,甚至有可能让李世民无法再掌控局面!

这次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