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部分 (第1/4页)

李无双想来早已与徐真商议过,见徐真开口,连忙屈膝给李勣道了福,李勣看在眼中,心里却早已了然。

李道宗曾大起大落,李勣素来不看好这位李唐宗室,是故与李道宗并未有过多的交情,然而李勣身为大唐朝堂有名的老狐狸,对各家势力都有详尽的情报,各家子女他也都认得,李无双未出嫁吐蕃之事就喜欢舞刀弄枪,风格独树一帜,李勣自然是认识的。

远嫁吐蕃的李无双乔装打扮出现在这里,那么徐真所求之事,也就呼之欲出了,若李勣连这个都猜不出来,他又岂能屹立于三朝直至今日?

李无双想要得到正式的名分,常伴徐真左右,或许需要极为繁复的操作,然而小思唐想要行走于阳光之下,却并非难事。

“真儿,为师虽然明哲保身,但绝不亏待自家子侄,老夫赋闲在家,正愁无所事事,这小思唐就交给我吧,待得真儿安定下来,诸事处置妥当,再做打算便是。”

徐真和李无双大喜,连忙谢过,他们并非要让小思唐留在英国公府上,只不过是想让这孩子有个正经出身罢了,徐真虽然眷侣伺候身侧,然并未正式嫁娶,府上凭空多出一个婴儿来,又如何让人不猜忌?

李勣本名徐世绩,徐真虽然无父无母,然则想要伪造一个徐氏出身,并不是什么难事,如此则可名正言顺与李勣成为本家,得了李勣的许诺,自然是喜出望外。

未过几日,即有小道消息传播出来,李勣的长子李震,收了一名养子,李勣亲自赐名,是为李敬业,也就是徐敬业。

听到李勣的赐名,徐真不由心头一跳,脑子久久无法平静下来,盖因他依稀记得,李敬业可是今后反对武则天,光复李唐天下的“叛贼”!

如果徐真记得没错的话,李震并没活太久,李敬业会直接承袭李勣的英国公爵位,几十年之后会在扬州起事反武,自封为匡复府大将军,统领十余万大军,企图推翻武则天的统治,光复李唐天下!

想起史书上关于李敬业的悲惨结局,徐真不由眉头紧皱,倒是有些懊悔让李勣出面来做这件事了。

“莫不成这就是我徐真之宿命因果,如何都逃脱不开?”徐真陷入了深思之中,如今除了替自己准备后路,说不得要为自己的儿子好生绸缪一番了。

徐真还在为儿子的未来担忧之时,宫中的通事舍人前来宣召,李治终于要见徐真了。

对于现在的李治而言,徐真已经成了他必须要争取的人物之一,随着徐真的军功滚雪球一般壮大,军方俨然将徐真当成了一面旗帜,一面常胜将军的旗帜,李治想要对抗长孙无忌集团,又岂能放过徐真这位军中巨擘。

徐真出使吐蕃之时,他的旧部却早已在大唐军方之中扎根立足,秦广和薛大义等人已然成为抵挡一面的大将,谢安廷更是成为了十六府卫的将军,胤宗和高贺术则掌控着西域之路的要塞。

徐真也没想到,自己当初的这些死忠老部下,已经成为了大唐军方的中流砥柱,连薛仁贵都成为了大内禁卫之中不可或缺的人物。

李治由此看到了徐真的价值,且不说徐真此时的名声和人望,单说徐真的这些老部下,就足以让李治将徐真列入争取的名单,并且列在军方的首位。

他不得不佩服太宗文皇帝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感激李世民为他培植了徐真这么一位军中重臣,似乎李世民从一开始就看透了长孙无忌一般,在观心识人这一点上,李治确实连李世民的脚趾头都比不上。

最近两年,长孙无忌越发跋扈,李治不得不早做准备。

且不说最近召回褚遂良,重新拜褚遂良为相之事,早在永徽二年,李治就与长孙无忌发生了极为激烈的冲突。

当初武媚在感业寺削发为尼,李治就曾到感业寺去私会,而后一发不可收拾,沉迷于武媚的美色之中而不可自拔。

武媚也因此怀上了李治的骨血,李治心头狂喜,孝服一满,他就着手准备将武媚召入宫中,长孙无忌自是强烈反对,若是其他事情,李治完全可以无所谓的妥协,但事关他最为心爱的武媚,他却是分毫不让。

永徽二年的五月,李治乾纲独断,力排众议,将武媚召入宫中,后者入宫不久便生下了儿子李弘。

这武媚工于心计,绝非寻常女流所能比拟,入宫之中很快就站稳了脚根,王皇后和萧淑妃等经常与之争宠,每次却都落了下风。

后宫争斗其实比朝堂争斗还要惨烈,其中龌蹉也不是常人所能想象,然而武媚却稳稳地压了王皇后和萧淑妃一头,并利用王皇后和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