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部分 (第2/4页)

可见,她的身份真的是富贵之极啊!烈火烹油,她家里也肯定如此,她才由此深切的感受,最后都会托梦给王熙凤。”

林勤也说:“那个义忠亲王的名字起得好啊!原先康熙立的前太子,不是封号叫‘理密亲王’吗?自吴三桂之后,在清朝外姓、汉人是绝对不可能再封王了。而太子才可能封亲王吧。可见这个‘坏事’的亲王就是前太子。这样说来,秦可卿是亲太子遗女是很可能的。”

石修宾也说:“据我所见,义忠亲王名字是有着很深的含义。经我考证,原先前太子胤礽被康熙帝斥为不仁不孝,所以才被革除太子位。故而曹雪芹才特意将这位亲王取名为‘义忠’,忠义仁孝,隐喻太子恰是不仁不孝的意思。”

张康年点头赞道:“石兄所言极是!至少在这一点上,王大家绝对是还原了红楼原著的精髓,揭露了历史的真面目!”

继而他们又讨论起贾府当时收留秦可卿,很可能是为了在胤礽一党复起时作为政治资本等等。

随即他们又讨论其王大家所谓的秦可卿之死来。关于秦可卿之死,一般以为不是病死,就是因心病自尽而死。但王大家以“天香楼”为依据,认为秦可卿是被贾元春给出卖给皇帝,不但取得帝皇对贾府的谅解,而且使得帝皇对贾元春的忠心耿耿作出了赏赐,最终使得她成为妃子。而秦可卿则只好被逼自杀,最后才取得如此庞大的丧葬仪式。三人都一致认为此论极其精辟,完全发前人之未发,见前人之未见。

我有些好笑,不由脱口说:“如果秦可卿是郡主,被皇帝如此逼死,皇帝遮掩都还来不及。这样逾制大行丧事,岂不是给天下人留把柄?义忠亲王坏事了,就连好棺材都不能用,难道他女儿被逼死,就得大肆操办,风光厚葬?清朝的政治倾扎最是严厉,如此被逼死的政治犯,谁敢来见礼啊?谁敢路上搭设无数灵棚?还倾家出动,几里路的铺张浪费,大肆操办。我看通清朝,不,通中国史也没有哪个政治犯死者有如此风光吧?”

张康年顿时大叫道:“什么啊!人家是帝皇之后,现任皇帝将她逼死了,难道心中没有一点愧疚吗?所以才有这样的大肆操办嘛!”

我想想说:“大家想到没有,就连康熙的嫡长孙都没有被雍正、乾隆给杀掉,他们怎么会苦苦相逼,非得这个幼女自尽呢?这不可笑吗?再者,据百家讲坛所讲的清史记载,胤礽是雍正二年就死掉了,死的时候五十以上了吧?秦可卿的死几乎都是在乾隆下江南数次的时候,秦可卿的年纪与之完全不可能对得上号啊!就算年纪不论,秦可卿嫁给贾蓉也就两三年,最多四五年而已。清朝雍正帝就位13年,也就是说,在秦可卿嫁进贾府的时候,废太子早就死掉N年了,哪来的什么太子一党复起,又能捞到什么政治资本啊?!完全就不通之极嘛!”

石修宾说:“就算不是为了政治资本,那原先贾府站错了队,害得家世差点中落。后来乾隆上台了,他们家念旧情,将废太子的女儿迎娶上门总可以吧?”

我笑说:“似乎是行得通。但如果废太子的女儿到了只能去养生堂避祸的地步了,秦业敢收养,贾府敢迎娶吗?大凡避世,养生堂不是最好的地方,郡主也绝对不会沦落到养生堂去,他们有宗人府处置嘛!避世最好的方法是做尼姑,就和妙玉似的。说到义忠亲王是前太子,我还是有些认可,但这就能做秦可卿是前太子女儿的凭证?完全没有理由,不能单凭一副棺材论事。贾政还说逾制呢,贾珍是因为特殊原因不顾贾政的反对用的。”

张康年气急败坏的说:“为什么不能去养生堂?当时凡是犯事的官吏子女最后都不是去那里了吗?而且贾府对秦可卿的特殊之处你怎么说?”

我回说:“关于秦可卿,我想是这样的。秦可卿绝对有才学,但这才学却绝对与什么她的身世有关。秦可卿年纪多大啊?在前太子死的时候,就算将她的年纪放到最大,也至多刚刚出生。刚出生的孩子能学到什么学问吗?难不成是胎教的结果?而且刚出生的女孩子据王大家所说被什么前太子的党派送到养生堂,后来再送到贾府——完全荒谬。既然他们能送到养生堂和贾府,为何自己不想法寄养?如此拐弯抹角的,难道瞒得过清朝强悍的特务机关?

“哦,这里我还得指出关于前太子极其党派关照着秦可卿,以至于让她去了贾府做媳妇的说法另外的错误之处。王大家这些看法完全是臆测!所谓的前太子在雍正二年就死掉了,还能跑到乾隆时代来照顾自己女儿?而且,据说元春之死也是因为前太子党派报仇的结果,简直是荒谬不堪啊!前太子死后,那些党派早就树倒猢狲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