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部分 (第1/4页)

但是,1910年1月1日的上海市民们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情,那就是大上海的各家报馆几乎在头版头条都刊登了这样一篇文章——《盛极而衰——橡胶股的水泡会被打破》

文章一开始,先回顾了自去年起,国际市场橡胶产品走俏,并带动股票市场一派繁荣景象。于是街头巷陌,白发儒童,皆在谈论股票。无数家庭,更是倾其所有,买了这种股票的新事物。然股票是何物?为什么可以赚钱?许多人却并不了然。

这片文章的作者名叫保家国,一看就是笔名而非真名。此人从股票和股市的历史谈起,通俗易懂地介绍股票是如何升值并赚钱的。最后分析,由于这次股热含有很大的投机因素,是有人故意哄抬价格,并结合橡胶生产周期长的客观情况,最后得出结论,这次橡胶股热已经接近极盛的巅峰,即将全线回落,乃至产生崩盘,尤其是各大洋商发行的股票,一旦伦敦交易市场发生波动,他们必将优先获知消息,从而套取现银后安全撤离。更不能排除某些洋人卷走股银,回国失踪。那样,诸位市民们手中的股票,就将成为一张废纸。

作者在最后警告,各大参与股票经营的钱庄银行,应尽早收回股票抵押本金。以免股价大跌,账面全盘坏死。而银行钱庄等金融系统的危机,必然影响与钱庄唇齿相依的民间资本,将对我大清国的工商业发展,产生致命的影响。作者也规劝买了橡胶股的中国百姓见好就收,不要让贪婪蒙蔽了双眼。

整篇文章,洋洋洒洒数千字,占据了报纸头版三分之一的版面。里面虽然有许多新颖词汇难懂,但大家还是明白最重要的一句话,那就是股市即将崩盘,自己手里的股票将变成废纸一张。

崩盘?什么意思?是不是股价将下跌?许多市民吓得不轻,连忙查找起昨日的股价。还好还好,虽然只涨了一点点,但毕竟还没降啊。也有不放心的市民,再去买来《申报》、《字林西报》、《新闻报》、《时务报》、《国风报》等等等等。却惊骇地发现,各大报纸的不同版面上,竟然都能找到那篇股市崩盘预测的文章。

上海著名的正元钱庄庄主陈逸卿正一边喝着牛奶,一边看着报纸,看完这篇文章之后,迅速拨通谦余钱庄庄主陆达生的电话。

“达生兄,你看了今日报纸吗?”陈逸卿笑问

电话那头,陆达生说道:“何止看了,我刚刚和阿德哥通了电话。”

“阿德哥?他怎么说?”陈逸卿忙问,“写这文章的人绝非一般,把股票分析的如此清晰。尤其是那可怕的预言,真是让吾胆颤心惊啊!正元、谦余、兆康三家钱庄里;川路公司的总存款高达一百一十五万两,这些钱也被我们拿去买橡胶股了~万一!?”

陆达生说道:“逸卿兄所言极是,我等三家钱庄与另五家外来钱庄涉水太深。如若股市真如这位保家国所料,我等命休矣。”

陈逸卿神情凝重地说道,“达生兄,要不这样~~这股票,先抛点吧,反正钱已经赚了不少,万不能反把本金折掉。”

“逸卿所言极是,极是!”陆达生说道:“刚才我打电话给阿德哥问起这事,听阿德哥的口气,似乎知道那人是谁,可就是不肯说,只是送了我们四个字。”

“哪四个字?”陈逸卿又催问道

“见好就收。”陆达生一个字一个字地答道

很快,《盛极而衰——橡胶股的水泡会被打破》的文章传遍了大江南北,大清国内各大报纸上,出现最多的关键词就是橡胶、股票、崩盘。并一度压盖了革命,民主,宪政,自由等时代主旋律。然而股市毕竟是个新鲜事物,中国人讲究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上海的股市,不是还在上涨嘛!于是更多的人得出结论,这个保家国是在危言耸听,故意制造股市恐慌,以谋取利益。

不过很快上海市民们就发现,部分洋商发行的橡胶股票开始小幅度下跌。联想到之前的预言,这可让百姓们吓得不轻。加上历来对洋人的不信任感,许多人开始争先恐后地抛售洋商的橡胶股股票,从而更加剧了洋商股票的下跌,从小幅下跌,变成了大幅下挫。

“SHI…T~~~F…UCK~~~ASS…HOLE”

蓝格致拓值公司的经理室内,英国人麦边暴跳如雷,麦边一面大骂脏话,一面把印着《盛极而衰——橡胶股的水泡会被打破》的报纸扔在地上,自己则站在上面拼命用脚乱踩,直到把报纸踩碎也还是不解气。他在几年前成立的蓝格致拓值公司,借助这次股潮,股价已经哄涨到发行价的十六七倍。正当麦边看着这些钱多人傻的中国佬把自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