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部分 (第1/4页)

袁世凯又拿出两封电报,都是徐天宝不久之前发给自己的,他说道:“这里还有两封电报,一封是徐天宝电请张绍曾为吉林都督的,一封是为他的东北军讨要番号的。你们也看看~!”

段祺瑞是陆军总长,他拿过电报一看,便笑道:“十个师?好大的胃口啊!”说罢他又问袁世凯道:“大总统打算都答应他吗?”

袁世凯说道:“张绍曾以前不是同盟会的吗,怎么会和他搅到一起?十个师?咱们北洋才多少个师啊?”

段祺瑞笑笑,说道:“不如二一添作五,就给他五个师的番号。如果他在满洲里打胜了,就给多一个半个的,要是打败了,乘机一撸到底,连巡阅使的帽子都摘了。”

●●●●●●

袁世凯这边一面顶着压力,一面想办法算计徐天宝。徐天宝则一面顶着压力,一面算计老毛子。

应海拉尔领事乌萨蒂的要求,东西伯利亚总督派出了两个步兵团的兵力,越过额尔古纳河,向满洲里和海拉尔前进。但是,这些俄军开拔不久就遭到了沿途中国“马贼”们的不断骚扰和袭击。

要么是冷不防从树后射来一颗夺命的子弹,要不就是半夜帐篷被点了,再不就是炊事班的行军厨房让人给端了,上百号大头兵连着好几天吃不上热食。最阴的就是大半夜往营地里扔血淋淋的动物内脏和碎肉,引得西伯利亚野狼和黑熊常常半夜里光顾俄军营地。

这就是徐天宝派给吴俊升的援兵,这些在高强度的训练以及科学方法下培养出来的克隆人士兵。他们不仅绝对忠诚,而且在连续作战、远距离的奔袭、气候严寒与集体行动、给养、住宿困难等情形下,依然能够出色的完成各项任务。

反观俄军,由于是地方卫戍团,荒于战备,腐朽不堪,总是顾虑伤亡、喜欢叫苦、不愿走路,贵族军官更是带头偷懒。在后勤物资严重匮乏的情况下,俄军哪里还肯继续向前,茫茫雪原,无边林海,沙俄兵们的前进速度比乌龟还慢。

天寒地冻,气温常常降至零下四十摄氏度,沙俄军队里也只有少量的贵族军官以及士兵能够拥有奢侈的御寒之物。俄军官兵在野外作战,身体暴露的部分很快就会冻伤,手一摸到金属枪管就会被粘下一层皮。俄军即使穿着大衣和棉鞋,也会在雪地里冻得爬不起来。加上很少能吃上热饭,俄军开始出现大量的冻伤,减员的速度日益严重。

相比之下徐天宝的克隆人本身耐冻不说,徐天宝还给他们每个人都配备了红外线光波保暖内衣和厚实的羽绒防寒服,手上戴鹿皮手套,随身还有打开就能自己加热的营养饮料。

才出发五天,俄军就已经减员了三百多人,在这样的恶劣天气下,一口热汤热水往往能够救条命,可俄军哪里能够轻易生火。白天生火会冒烟,晚上生火有火光,这两样东西,随时会给自己找来杀身之祸。

沙俄官兵们能切身地感觉到敌人就在身边,可他们就像幽灵一样,既无处不在,又无处可寻。

223以血还血

这些大多是俄罗斯乡下农夫出身的沙俄士兵们又十分的贪婪和好奇,在补给物资无法及时跟上的情况下,他们对中国人(包括蒙古人)留下的物品都想捡拾,并据为己有。于是,许多老毛子兵都丧生在克隆人战队布下的诡雷之下。这种战术到了后来,弄得沙俄军队哪怕在路边看到一个破瓦罐都要远远逃开。沙俄士兵的战斗服也是卡其色,在雪地里特别明显,成为克隆人士兵狙击手的最好目标。

克隆人士兵们个个都会滑雪,无声无息地在密林中滑雪穿梭,从意想不到的地方冒出来用六十响冲锋枪扫射一阵,然后又像幽灵一样地消失在密林中。他们穿着白色伪装服,在雪地密林中根本看不到;往往当沙俄士兵毫无戒心的时候从七、八百公尺外射来一发子弹,马上多一个人去见了彼得大帝,在沙俄军中造成很大的恐慌。沙俄军虽然尝试派出巡逻队,并没有什麽效果,甚至於这些巡逻队还常常被克隆人伏击,消失得无影无踪。克隆人们最喜欢的目标是沙俄军队补给车队和野战厨房,这些不但是容易的目标,还可以让大量的沙俄军士兵没有办法得到热食,士气大受打击。

相比之下,呼伦海拉尔城内的情况也不容乐观。驻扎在海拉尔一带的沙俄士兵在当地横征暴敛,恣意欺辱蒙古百姓和汉人百姓,弄得民怨沸腾。而胜福等人为了继续得到沙俄的资助,对沙俄的报信充耳不闻,掩耳盗铃。

但是,呼伦城内的蒙古族、汉族百姓可遭了殃,他们无不在暗地里咒骂胜福。许多人聚在一起商议,“听说朝廷宣布胜福、车和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