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 (第2/4页)

,肯定于心不安,不知道又得折腾什么给咱们还钱。倒辜负了我们的本意。”

吴家母自是答应。

到了王氏医馆,王母正在照顾儿子。见她们来了,一把鼻涕一把泪就哭诉起来:“士雄昨儿本来已经退烧了。谁知昨晚上,有人三更半夜来敲门求诊。他不顾自己病重,跟着来人去了。一直忙活到天亮才回来。结果躺下就又高烧起来,意识有点迷糊。惠娘正去抓药呢。

吴家母很是叹息,“孟英就是太好心了。”

两位老姊妹说着体己话,又到厨房一起忙活。

无双独自坐在厅中,看着几个小孩子在院子里玩耍。等了一会儿,她鬼使神差地站起来,扶着墙壁慢慢走到卧房门口。

挑起帘子,就看到里屋光线昏暗,床上隆起一个大包,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中药味。

她颤颤巍巍走过去,在床头坐下。

王孟英躺在那里,昏睡着。人果然脱了形,脸凹了下去,嘴唇爆皮,瘦得可怜。仿佛一夜之间老了十岁。有人走进来,他一点知觉都没有,仅仅胸膛在微微起伏,显示这个人还活着。

她怔怔望着这个男人,低低说:“你怎么这么傻”嗓子已经开始不受控制,变了调。眼泪一滴滴淌下来。

她颤巍巍伸出手,想要摸摸心上人憔悴的消瘦的脸,然而在半空中停顿了半晌,她还是收回来,改为轻轻捉住他放在被子外头的手,给他掖好。

一时间百般的心酸涌上心头,哽咽得几乎喘不过气。

她爱的男人,一直一直爱着的男人,才华横溢,心地善良,治病从来都是从容不迫、胸有成竹、谈笑间病痛灰飞烟灭。

她想起阳光下谈笑风生的他,想起不耐其烦给她讲解名医故事的他,想起午后灿烂阳光下给她拂去头发上碎花的他,想起为了救治康康侯熬夜翻书的他,想起日夜勤奋苦读的他

可是谁能想到他并不是那么强大。他也是人,在拯救千万个霍乱患者的时候,自己也感染了数次。

现在他伤痕累累,奄奄一息躺在这里。

他是真的老了。虽然还是俊朗的面容,但已经有某些东西在流逝,皱纹多出许多,年轻时那些什麽都承受得住的坚韧气势,已经不见了。

在她不知道的时候,他已经老成这样了。

她吸了吸鼻子,哽噎愈发厉害,胸口好像被什么堵得死死的,半丝气也不透。只有泪水在汹涌。

忽然,王孟英动了动,缓缓睁开眼睛。他迷糊中听到女人的哀戚之音,以为是妻子,于是费力地伸手,覆盖上她的,半睁着眼睛虚弱说:“别哭”

说完,又闭上眼睛,昏昏睡去了。

无双僵了半晌,低头看看交叠在一起的手,一动不敢动,怔怔地看着。她默默收起泪,不想惊动了他。

室内一片安静,她坐了好久。

虽然在高烧中,他的手却是一片冰凉,手指尖有粗糙的茧子。

她温柔地摸摸那血管突起的手背,然后深深看他一眼,最终,还是抽回来,起身走了出去。

霍乱在杭州流行了一阵子以后,暂时地平静了,但是零星的发病一直存在。其实王孟英终其一生,都没有停止过与霍乱的战斗。

医生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那个时候保护措施也不完善,王孟英整天和烈性传染病打交道,自己体格又不怎么样,不可避免地几次被传染了好几次。有的时候甚至病得几乎死去,最后又活过来了。

后来,王孟英病好了。他依然坚持看病救人,融入到抗争霍乱的大洪流中去。

*

这一年冬天,十月初五,是达摩祖师诞日。往年这个时候,老太太拨给无双几百两银子,让她去寺庙捐香火钱,买赎罪券,做法事,还到外头做善事,熬粥买布施舍,也就差不多了。

然而今年,听说福建华林寺的南了大师云游到此地,在灵隐寺弘扬佛法,设坛讲经,很多善男信女都去参拜。

老太太很感兴趣。于是全家出动,带着长房、二房等一干媳妇孙女,还有无双,一同去礼佛。

他们提前一天到达。寺庙自然知道这是当地名门望族,不敢怠慢,拨了上房招待。第二日讲经时,又给安排了离讲坛很近、但又隐蔽的隔间。

其余平民只能站在大雄宝殿前的广场,挤在一起。大清早的,已经聚集了上千人,摩肩接踵,个个翘首企盼,等着听南了大师的讲经。

气氛庄严肃穆,香火缭绕。场面煞是雄伟壮观。

无双等了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