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 (第2/4页)

被他的神态语气调动起全部的好奇心,听到此处终于忍不住问了出来。

“听说如今国库空虚,三国统一后朝廷的银子流水价地花出去,连个回音儿也没听见,如今三国已定,朝廷在武备上就要紧缩开支,倒霉的就是我们这些商家了,白白担了风险,还要赔款。”

“——哦,原来如此。”呼和洵和丘林南真微微点头,脸上却不露声色,“杜贤弟是发愁赔款吗?”

景生摇摇头,神情烦闷,“赔款倒是小事,我自己就能拆借出来,关键是这批火器,压在手上实在是烫手呀!”

“杜贤弟就没试着找找其他的买家?或是干脆白送给朝廷。”呼和洵并不急于表态,他举起酒盅放到唇边,不喝,只微抿着。

景生坐直身子,沉声说道:“大华商行的规矩一向森严,只认货只认银子,不认人,这批火器是我的买卖就得由我吃下去,若是吃不下就只有死路一条。白送?朝廷倒是想要着呢,可这巨额货款叫我如何筹措?行得通的买家屈指可数,北句丽如今闹饥荒,买不起;东夷有海寇,不能卖,实在不行,我就准备转运到满剌加去,换一船贵重香料,只是要等到入冬,如今风向不对。”

“哎呀,小杜,我倒不知道你在发愁这个,不妨事,不妨事。”明霄连连摆手,唇上漾开一丝轻笑,晶莹的面色变得更加明亮。看得呼和洵呼吸凝滞,眼神恍惚。景生见了不觉攥紧拳头,恨不得立时扑过去将他揍个满脸开花,脸上却不露声色,只微带诧异地问道:“萧贤弟有什么好路数吗?快说来听听。”

明霄也不急,拿起桌上的牙骨折扇慢慢打开,轻轻扇着,颊边的碎发丝丝缕缕,亲吻着玉色肌肤,“你还不知道吧,东夷的幕府将军换人了,就是半个月前的事。”

——呃!明霄的秀逸风范加上他说出的重大消息绝对震撼人心,这次连呼和洵也不能装做无动于衷了,他们一直身处大漠,对于东夷这个东海岛国本来就没有太多认知,但因东夷海寇猖獗,常年骚扰明华沿海,令呼和洵颇感欣慰。

“换人了?原来那位昌吉五十郎一直暗助九州列岛的海寇进犯咱们领海,不知这次换了谁?”景生惊问,声音依然压得很低。

“他侄子昌吉门兵卫发动兵变取他而代之了,昌吉门兵卫一直反对他叔叔纵容海寇,如今更是大张旗鼓地清剿九州流民,他派了特使去南楚求助,希望和南楚协同海防剿灭海寇,你的那批火器可不用发愁了,这位新的幕府将军正愁没有火器呢。”明霄侃侃而谈,态度淡静宁定,令人不由得深深信服。

丘林南真眼神闪烁,睃视着明霄,沉吟地问道:“萧公子的消息真是很灵通呀,林某佩服。”

景生侧眸看向南真,又看看明霄,神色敬畏,“林兄,你可知道兵部尚书萧寒?那可是咱们萧贤弟的咳咳呵呵呵”景生并不说透,只咳咳,呵呵地含混过去,使明霄的身份显得更加神秘莫测。

呼和洵和丘林南真不由自主地对视一眼,心底巨震,连连惊叹,没想到多日的筹谋奔波竟着落在这位秀丽如仙的少年身上,没想到此萧就是彼萧,他竟是自己仇人的子弟!

“失敬失敬,怪不得萧贤弟消息这般灵通。”呼和洵再次向明霄抱拳致意,犀利的眸光里暗藏深意。

景生的脸上带着点如释重负的神情,心里却在谋算如何刺瞎呼和洵的双眼,他故作姿态地吁出口气,“真是太好了,及时雨呀,萧贤弟,此事就拜托你从中引荐了。”说着景生就望向呼和洵,再次举起酒杯,“来来,何兄,我再敬你一杯,我这里还有一批瓷器,绝对不是大路货,花色”

“杜贤弟”景生正要继续推销那批‘子虚乌有’的瓷器,就被丘林南真出言打断了,“杜贤弟,瓷器咱们以后再谈,关于那批火器,我们也颇感兴趣。”南真早已得到呼和洵的默许,此时双眼放光,紧紧盯着景生。

“呃”景生似乎有点吃惊,为难地顿了一下,半晌后才又开口:“林兄,是我刚才病急乱投医,大意了,现在才想起来朝廷严禁武器出关,别说是这些新式火器了,就是一支箭一杆矛也运不出去呀。”景生遗憾地频频摇头,“唉,真是可惜,这批货就在东安,要是真能往关外走倒是方便。”景生又叹口气,随即便转头看着明霄,感激地笑道:“萧贤弟,你且容我将货再运回夏阳,用不了太多时日,等你帮我引荐了东夷卖家,就可立刻装船运往东夷了。”

“杜贤弟,慢,慢,咱们还有得商量呢。”景生的一番做作已使南真沉不住气了,他站起身,走到景生身边坐下,才吸口气就惊异地微眯起双眼,也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