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部分 (第1/5页)

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於市,而议臣者过於三人矣。原王察之矣。’”又《秦策三》:“闻‘三人成虎,十夫揉椎,众口所移,毋翼而飞。’”亦作“三人成市虎”。《淮南子?说山训》:“众议成林,无翼而飞,三人成市虎,一里能挠椎。”

。?三言讹虎:

。犹三人成虎

。?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俗语,比喻没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当主要角色

。?身寄虎吻:

。谓把身子置于老虎嘴边。比喻处境极其危险

。?生龙活虎:

。形容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多用以比喻人活泼有朝气或文章生动有力

。?谈虎色变:

。《二程遗书》卷二上:“真知与常知异。常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於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原意是说被虎咬过的人才真知虎的厉害。后以“谈虎色变”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物连脸色都变了

。?投畀豺虎:

。谓将坏人投饲豺虎。表示深恶痛绝

。?为虎傅翼:

。给老虎添上翅膀。比喻助长恶人的势力

。?为虎作伥:

。传说被虎吃掉的人,死后成为伥鬼,虎行求食,则为虎前导清道。见《太平广记》卷四三○引唐裴铏《传奇?马拯》。后因以“为虎作伥”比喻做恶人的帮凶

。?畏敌如虎:

。害怕敌人就像害怕老虎一般。语本《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复出祁山”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汉晋春秋》:“贾栩、魏平数请战,因曰:‘公(司马懿)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宣王病之。”

。?畏之如虎:

。像怕老虎那样害怕。形容惧怕到极点

。?握蛇骑虎:

。北魏高祖崩于行宫,彭城王元勰等为防不测,密不讣闻,诏徵世宗会驾。灵柩至鲁阳,乃发丧行服。时咸阳王禧疑勰有异谋,停在鲁阳郡外,久之乃入。谓勰曰:“汝非但辛勤,亦危险至极。”元勰恨之,曰:“兄识高年长,故知有夷险;彦和(元勰的字)握蛇骑虎,不觉艰难。”见《魏书?彭城王勰传》。后以“握蛇骑虎”喻身处险境

。?熊据虎跱:

。比喻群雄割据的形势

。?燕颔虎头:

。①形容相貌威武。②借指武将、勇士

。?燕颔虎须:

。形容相貌威武

。?羊落虎口:

。喻处于险境,有死无生

。?羊质虎皮:

。比喻外强内弱,虚有其表

。?杨虎围匡:

。《史记?孔子世家》:“扞孔子呴将適陈,过匡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於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杨,通“阳”。后因以“杨虎围匡”指因貌似而产生误会

。?养虎伤身:

。饲养老虎,自伤其身。比喻纵敌留患

。?养虎自齧:

。比喻姑息敌人,终致损害自己

。?养虎自遗患:

。比喻纵容敌人,自留后患

。?一虎不河:

。《诗?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原谓空手搏虎,徒步渡河,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后在元剧中以“一虎不河”比喻不顾一切

。?以肉穑Щⅲ�

。比喻白白地送死

。?引虎拒狼:

。亦作“引狼拒虎”。比喻引进另一种恶势力来抗拒原来的恶势力,其祸患将更甚

。?引虎入室:

。犹言引狼入室

。?引虎自卫:

。比喻依靠恶势力来保卫自己,反会招来祸患

。?鹰瞵虎视:

。像鹰和虎一样凶狠贪婪地注视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鹰扬虎视:

。如鹰飞扬,似虎雄视。形容威武奋勇

。?鹰扬虎噬:

。如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