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大明远征困难重重,辽西走廊让秦始皇和刘邦都疑惑了 (第2/5页)

好书推荐: 仙堂

【辽西走廊在秦汉两朝时期并不存在,还是东海的一部分。】

【伴随着黄河改道,大量淤泥不断冲积,整个渤海的海域面积随之缩小,海岸线开始萎缩。】

【之后辽西走廊逐渐露出地面,随着时间推移,慢慢成为可以通行的道路。】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

搞了半天,原来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啊。

【然而即便如此,到了万历年间,辽西走廊的土质依旧极其松软,是一条充满了滩涂和沼泽的道路。】

【寻常经商车队经过此地都颇为困难,想要大规模运送军备物资从此处通过,更是艰难重重。】

【不仅如此,在通过辽西走廊后,前面的辽东平原九成九以上的面积全部都是密林。】

【通过辽东平原的密林后,还得翻越前方诸多的长白山支脉、主脉。】

【再然后,渡过了鸭绿江,依旧还是大片山地、平原夹杂,道路难行的区域。】

【从大明京师前往平壤,上千里的路程看似不远,但在如此艰苦的地形下,几乎和从京师出发征讨大明最南端的交趾无异。】

【反过来,倭国方面虽然和朝鲜半岛隔着一个朝鲜海峡,但只要从倭国本土港口出港一路过海,就能顺利抵达朝鲜港口。】

【朝鲜半岛三面环海,各种容纳中小型船只登陆的海岸线、码头比比皆是,倭军的物资登陆后最多三到四天就能运抵军营。】

【从后勤方面来说,大明看似距离朝鲜更近,但实际上倭国在这方面却拥有反常识的巨大优势。】

看到这里,大唐世界之中,李世民也不禁摇了摇头。

“辽东这个地方就已经够难征服了,更何况是朝鲜。”

李靖、李绩、程咬金等人连连点头,颇以为然。

高句丽为啥能存在东北那么多年,为啥大隋发百万雄师都这么难打?

归根结底,就是后勤实在是太困难了。

以开皇之治的富庶,也只不过仅仅支撑了隋炀帝杨广三次征讨,就彻底崩盘。

开皇之治可是华夏历史上至少能排名前五的盛世!

李绩感慨道:

“前几年陛下让老臣等出征高句丽的时候,后勤补给也是困难重重。”

“还好有火枪火炮,一路进展神速。”

就连性格莽撞着称的程咬金也是一脸心有余悸。

“娘的,就那个鬼地方,若是拖它一年半载的,根本打不动。”

耗费资源太多了!

更烦的是,由于道路地形的限制,就算你有再多的资源,每次运送过去的军需物资也依旧只能是那么多。

也就是火枪火炮这种热兵器,一路平推。

每次占领高句丽的城池就能获得一定补给,就这样一路打过去滚起了雪球,最终大唐才能在半年内顺利的灭掉高句丽和百济、新罗,平定了整个朝鲜半岛。

李世民嗯了一声,笑呵呵地开口。

“朱翊钧可没有金幕的帮助,看来这一次打朝鲜,他的大明会有很大的麻烦了。”

大明世界之中,朱元璋表情凝重,扫了一眼朱棣和蓝玉。

“都来说说,朱翊钧能出动多少兵马?”

蓝玉和朱棣两人是前些年负责剿灭女真的主帅和副帅。

朱棣率先开口道:

“只走辽西走廊最多六万人,如果能走古北口出草原过大宁,可以出动八万。”

蓝玉思考片刻后,道:

“从之前朱祁镇陛下时代的疆域图来看,出了古北口就已经是鞑靼人的地盘了,根本走不通。”

鞑靼人本身就是游牧民族来回如风,装载大量军需物资的车队从草原上大摇大摆的经过,这不是明摆着在邀请鞑靼人来抢劫么?

蓝玉继续道:

“朱翊钧陛下恐怕只有走辽西走廊这一条路,最多最多应该也就只能出动四万多五万人。”

朱高炽插了一句嘴。

“可以走海路补给,大唐之前和新罗一起灭高句丽不也出动了水师吗。”

朱棣嘿嘿一笑。

“海路?傻孩子,你难道忘了倭国可是全靠海路补给的,你说海上谁优势更大?”

“要我说啊,就朱翊钧这臭小子的德性,大明怕是连一支像样点的水师都没有,还走个屁的海路运输,纯纯给倭人送粮草物资呢。”

朱高炽顿时怔住,过了好一会才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