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秦始皇再讲法术势,刘秀见证翟武赵明大起义,王莽要死? (第2/5页)

,却又不够全面的人,儿臣会安排给他们能最大化发挥能力的官职,让他们尽可能做出更大的贡献。”

秦始皇嗯了一声,点头道:

“这确实是用人之术的体现。”

“但问题在于,知人知面不知心。”

“作为帝王,你麾下位于都城之中能随时见到的臣子成百上千,在全国各地见不到的臣子更是成千上万。”

“你怎么确定这些臣子们是三种人之中的哪一种,你又怎么确定他们适合什么样的官职,又怎么确保他们获得足够的监督和激励,怎么确认他们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而不是副作用?”

“更何况人是会变的,你怎么保证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和老的时候想法一致,能力一致,忠诚一致,作用一致?”

“人还会死,还会调动、升迁。你怎么保证死了之后的继任者和之前的官员一致,怎么保证调动之后的官员和之前一致,怎么保证升迁之后的官员还能发挥出之前的作用?”

扶苏瞠目结舌,说不出话来。

了解一个人,已经是千难万难。

更何况是全天下成千上万的官吏?

更何况是不停变化的性格、人心、官职?

秦始皇看着扶苏,脸上并没有什么责怪的表情,而是继续向前走去。

一路上秦始皇都没有开口说话,似乎是为了给扶苏留下一些思考的时间。

过了一会,两人来到一处凉亭之中。

这凉亭位于池塘旁边,池塘上有荷叶漂浮,水面波纹粼粼,偶尔能见到鱼儿的动静。

秦始皇坐在凉亭上,示意扶苏就座。

“所以你应该能明白,帝王权术之道,是永无止境,是不停变化的。”

“别说是你,就算是朕,也没有办法做到能完美解决刚刚对你提出的那些问题。”

扶苏心情极为混乱,过了好一会才开口道:

“那父皇觉得,儿臣将来应该怎么办?”

秦始皇看着纠结不已的扶苏,脸上罕见的露出了温和的表情,轻声开口:

“既然术之道千变万化,永无止境,那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从术的框架中跳出来。”

“跳出来?”扶苏下意识地重复了一句。

秦始皇点了点头,抬头向天空望去。

今日的邯郸,蓝天万里,碧空如洗。

“跳出术的框架,就来到了‘势’。”

扶苏道:

“天下大势?”

这也是秦始皇教导过扶苏的内容。

秦始皇嗯了一声,淡然道:

“法律总有漏洞,权术总有不足,怎么办?”

“只能跳出来,引领天下大势。”

“朕问你,如今大秦的天下大势是什么?”

扶苏思考片刻,道:

“对外扩张,对内发展经济,对军队升级装备。”

秦始皇笑着点头。

“对,这三者说白了,就是让大秦变强。”

“大秦会越来越强,会越来越大,会越来越富庶。”

“这是朕引领的天下大势,是……”

说到这里,秦始皇表情突然变得古怪,嘿嘿地笑了一声。

“不,应该说是金幕引领的天下大势。”

“若是没有金幕,朕引领的天下大势,也就只能在灭六国、平百越、逐匈奴之后止步不前了。”

“金幕给大秦带来最重要的东西,并非是火药火枪,而是通过那一篇篇金幕视频,给朕和大秦指引出了新的道路。”

“新的天下大势!”

秦始皇说到这里,清了清嗓子,缓缓道:

“有了这样的大势去引领,整个大秦所有官员和黔首百姓,都会不自觉地朝这个地方去努力。”

“符合这种大势的人,就一定能在大势之中如鱼得水,做出旁人做不到的成绩。”

“不符合这种大势的人,就只能如螳臂当车般,在时代滚滚的浪潮中被淹没。”

“在这样的天下大势之下,皇帝要做的事情就非常简单了。”

“谁能帮助大秦变强,那就将其提拔、奖励。”

“谁做不到让大秦变强,甚至阻碍大秦变强,那就将其贬职、免官。”

“法律有漏洞?大势之下,自然有人才涌现出来,为国家建言献策,弥补空缺。”

“权术识人用人不足?大势之下,一样有人才能脱颖而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