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第1/4页)

文中有〃龙蟠虎据〃的字样;碰了朱元璋的逆鳞。魏观;高启等人被腰斩。新造的苏州府夷为平地。

原本;泾东是高级住宅区;经过了这几百年的风吹雨打。这里终于沦落成下只角。人称〃皇废基〃。

泾的西岸;小巷交叉;人家密集。日渐繁华。

金姆桥对着通阛坊;西出口在卧龙街上;与大石头巷相望。北是孝义坊。通阛坊的西部有条盐仓巷。巷北对接的是双井巷;双井巷朝北直角与孝义坊相接。双井巷里居住的;都是穷人。

西岸的居民自然是看不起东岸的居民。在他们的眼里;东岸的人都是外来户;在苏州没什么根基。这些外乡人土头土脑;和乡下人没什么两样。

这让梅兰妮感到无比郁闷。前世;她把上海的外地人通称乡下人。现在她沦为别人眼里的乡下人了。

西岸的女性居民自然不会和东岸的女人交往。

东岸虽然居民不多;可也是有一些等级划分的。

教堂;华家和金家;这三家合法占据了皇废基大多数的土地;教堂以南则是真正的棚户区;他们非法居住在那里。有二十户人家;人口为一百零七个。这都是边峰提供的资料。

西岸的情况要复杂得多;但也难不住别人是这个专业的。边峰查排通阛坊和孝义坊那些个不务正业的主;主要是地痞流氓。还真让他找出了几个。

那些不务正业的人分成两组;一组是当地人称之为〃白相人〃;另一组是称之为〃泼皮〃的。

〃白相〃在苏州话里就是玩;白相人用现代话讲;可以叫他们玩家。只是;在清朝的姑苏;这类人通常是当反面教材来教育子女的。这类人家中稍有薄产;但他们不善经营;整日只是吃喝玩乐。边峰发现这类人的生活也蛮有规律的。上午他们皮包水----泡在茶馆里听书喝茶。下午他们水包皮----浸在混堂里享受。

混堂就是公共浴室。这种地方梅兰妮是没有进去过;但华家的男孩们在边峰的带领下都实地作了考察。

据齐逸描述;浴池是汉白玉石砌成的;与浴室一板之隔;支起了两只大锅;有管道通向浴池;用辘轳把井水注入池中和锅中;然后在锅下烧火加热;锅里的热水和池里的冷水相混;池水逐渐变暖;室内也热气腾腾。即使在寒冬腊月也不觉的冷。浴池里也分几大小几格。最近锅炉的叫头池;水最热;中间那个叫二池;水次热。最大的那个叫温水池。池与池之间有孔道相通。因为;上午;浴室要烧水热池;所以;浴室总是中午时分开张;直做到二更。

国丧其间;白相人的日子特别难过;因为;破坏了他们的生活规律;上午虽然他们还是坐在茶馆里;没了评弹;没了说书;那枯燥的就象是沙漠里的鱼。这类人虽然不务正业;但他们专心一致的追求生活享受的精致。所以对社会没有什么危害性。边峰把这类人就从他的档案记录中Pass了。

〃泼皮〃就是无赖。说他大奸大坏;他倒也做不到。小奸小坏却有余。看见邻家小妹;开口调戏调戏。无事到街上玩玩碰瓷;骗几个小钱花花。有时;商店搞些促销活动时他在旁边敲敲边鼓。有了几个钱时;便去赌博。这类人是边峰的警惕对象。

边峰档案里的一号人物;就是一个泼皮;家住孝义坊双井巷。因为他的小奸小坏;好沾便宜;街坊邻居都很讨厌他;又因为他头上生过癞疮;人们叫他癞头阿三;他姓啥;名啥;别人倒不记得了。这些日子正逢癞头阿三手气不好;连赌全输。他就要想办法寻些钱财来。

梅兰妮不知道有这号人;她正忙着过自己的日子。买菜煮饭缝补浆洗。

说到古代的家务;那要比现代繁琐多了。就拿洗衣来讲;过去;在水月庵时;心安师太她们的衣物;洗后总要浆过;才晾晒。到了苏州;梅兰妮想化简劳动;便不浆衣;拿去晾晒;后来发现;这样一来;衣上沾了污;极难除去;棉布的吸附力极强。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智慧是不容忽视的。这个时代的浆衣工道是不能省却的。浆过的衣服下次洗;很容易去污。浆衣的另一个好处;就是使衣服看上去挺刮。古代的纺织品;没有经过什么处理;所以;布衣穿在身上疲塌塌;象咸菜一样皱巴巴。浆过的衣服就不同了;穿在身上服贴笔挺;整洁精神。

光说洗衣;在古代就要花很多时间。拿华家来讲;梅兰妮隔夜把大家换下来的衣裤分类用楚源配制的洗衣粉(是用茶籽饼;草木灰;和肥珠子加工而成)浸泡通宵。第二日一早;用搓板把它们搓洗干净。(北方人洗衣用棒槌敲打;南方洗衣用搓板;用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