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 (第1/4页)

边峰悄悄的用小刀在梅兰妮的胳膊上轻轻地划了一刀;再把牛痘里的浆水点在了伤口上。

那边一个说得正起劲;〃你这只鸽子品相是好;我说的是它养不出好种。这就像是个美人;你娶了回家;可她不会生孩子一样。〃

那鸽主还要争辩。梅兰妮带着边峰悄然离去。

回到苏州;梅兰妮见家里情况很好;心里安定了。

从无锡买了一担新米回家。无锡的稻米是天下闻名的。新米更是连菜都不要就能吃上两碗了。绿色的米和用化肥浇出来的米是有天壤之别的。

梅兰妮突然的离去;和突然的回家;虽然王重夫妇没有问;但还是有些疑问的。而且;华家的孩子也太懂事了。

梅兰妮为了冬天菜少;特地去金家叫了两担大白菜;和半担罗卜。冬天的蔬菜要少很多;青菜也有卖;但卖相差;价钱贵;都要十文一斤;但买的人却不少;霜打过的青菜特别甜。

过了几天;梅兰妮胳膊上的牛痘感染处生出了一个水泡。边峰用针把水泡里的汁水种到每个人包括他自己的手臂上;完成了华家的种痘大业。

冬月的初九是冬至。冬至大于年。是说冬至是很重要的。从冬至开始要数九了。江南的冬天是从冬至开始的。

这天;三胞胎提出要吃饺子。梅兰妮有点为难;饺子馅她会拌;可是这会子没处买饺子皮。

三胞胎当起了现场指导;七嘴八舌的教梅兰妮做饺子皮。

先和了面;醒在那里。梅兰妮剁了猪肉和白菜;加料搅拌均匀。这是梅兰妮第一次自己从头到尾包饺子;结果是可想而知的;那些饺子有大有小;而且厚薄不一。外相绝对不过关。好在馅拌的还可以。三个小北佬来到这个时空;第一次吃饺子;虽然差了些;但好坏也算是完成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冬至过了;梅兰妮把过冬取暖的各种设施都准备到位了。她把秦炼做好的煤炉放进了卧室;铁皮管从窗上开了一个洞通向室外。另外还卖了两个大火盆;放在有小轮的木架上;里面是烧木炭的。在火盆上罩着一个铜丝网;防止火星溅出来。还买了几个铜制手炉和脚炉。羽毛褥子已经铺在了木炕上。晚上;梅兰妮还把几个铜制的汤婆子充满开水;包裹好后;放在被子里捂着;等孩子们上床后;把它们移到他们的脚后;一夜都很暖和。

第二天清早;就用汤婆子里面的热水洗脸。有窗子的地方都装上了厚布窗帘;这样挡风还保暖。江南虽然富甲天下;但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子过的还是很巴结(节省)的。不是在严寒时;即使在冬天也很少烧炭盆取暖。梅兰妮没有烧煤炉;是因为烧煤炉时室内灰尘很大;而且不论怎样;总有一些轻微的气味。烧炭盆虽然也有灰尘。但相对要安全些。而且;晚上;可以不加炭;让它息火。所以在初冬时;华家也没烧煤炉。只是白天到睡觉前在房间里生了火盆子。梅兰妮买了二千斤木炭。苏州地区的烧火的材料很缺;全要从很远的地方运来;一担柴都要五十文。一担木炭;好的就不去说了;梅兰妮买的中等的;要一百五十文一担;光是这一项的支出就是三两银;而在这个时代的打工人的收入;不过是一月一两银。所以;梅兰妮现在知道;过去看电视剧;里面的皇宫里烧地拢;烧炕;烧大火盆;一天要用多少斤炭!绝对是很奢侈的。江南地区的人会节省;即使是富豪人家;也是用脚炉;和手炉的时候多。

这时的小孩子都是剃光头;只是留上几小缕头发。所以冬天小孩子都带着帽子。梅兰妮仔细观察了周围的式样;发现这时的小孩帽子是蛮多花样的;虎头帽;兔子帽;尾巴帽。。。。

梅兰妮为她家的男孩一人做了顶虎头帽;当然不会花功夫去绣什么老虎之类。她只是用这个样子;改进了一下;在脖子的地方加了兔毛的围脖。帽边也用兔毛围边;帽角用兔毛做了两只小耳朵。三胞胎的衣物上都绣有‘‘;‘£‘;和‘¥‘。加以区分。当然;不会用高级面料做。梅兰妮只是用了藏青色的布加了层了薄棉花做的;同样的面料;还替他们一人做了双棉手套。

至于梅朵;梅兰妮用毛线替她织了一顶贝雷帽;和一双手套和一条围巾。很时髦的。齐逸嘟囔着梅兰妮偏心。

至于梅兰妮自己倒不能够太前卫。她也像大多数的江南劳动妇女那样用方巾包住头。只是在不起眼的地方做了些改进;如用毛线织了条围脖;和在棉手套里衬一付半指手套。其实;梅兰妮给她家所有的小孩都织了半指手套;让他们写字时带上;保暖。

冬天;对边峰的‘小弟‘来说绝对不好过。不过有了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