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 (第1/4页)

听说夫子穿了芒鞋;三胞胎自然也穿芒鞋上学了。

这年头除了芒鞋;还有屐也是让梅兰妮开眼的。男人下雨下雪时为了避免鞋袜湿了就穿木屐。木屐的样子象拖鞋;面子用皮做;底是木头的;前后两轮齿。由于;旗人的妇女也是天足;所以渐渐的也出现了女人穿的木屐了。梅兰妮也买了一双;穿上去很平稳;也很跟脚;所以;有时雨雪天;她也穿屐。她猜想晚清时候的盆底鞋也应该是根据木屐演变而来的;而且还是愚昧的演变;把两齿合成了一股;使得平衡变成不平衡。不过;在现在这个时候;还没有盆底鞋这样蠢的东西出现。

还有一种没有齿的平底木屐;面上象现代的晾鞋前面用两条皮带。梅兰妮想这就是木拖板嘛;虽然后来消失了;六十年代梅母小时候还穿过的。梅兰妮不止一次的听梅母吹嘘她小时候如何聪明;和人打架打不过;逃跑时知道把木拖鞋拿在手里;赤脚跑。

边峰他们告诉梅兰妮;浴室里交了钱就给一双木拖鞋。出门时;再还回去。

店里除了木屐外还有草屐;布屐;锦屐等。这些屐就是后世的拖鞋。

梅兰妮汗颜了;愿先她还以为古代中国人没有穿拖鞋的习惯;原来是她陋闻寡见。怪不得王重老婆会觉的她做拖鞋太烧包了;一双布屐也只要八十文。

三胞胎上学;也让梅兰妮学到很多古代常识。这年头没有电风扇;所有的风要么是自然;要么就手动。天热无风的时候;就只能手动了。三胞胎这样的小孩;蒲扇是拿不动的;折扇呢也太大。

梅兰妮想起过去的女士折扇;很小巧;只是不知道这个时空是不是也有这种小巧的折扇。等到了扇子店;真让她大开了眼界。

她就象是刘姥姥进大观园看什么都新鲜。好在这个时代的店家没有后世的营业员那么势力;一眼就看得出梅兰妮不是来自高门大户;但是他们还是热情介绍各种扇子的用场。

这年头;小学生人数并不少;所以要用小折扇。这种小折扇不象女士扇那样俏丽。最简单的就是竹骨白纸扇面。店家介绍说;这种扇子好;同学中可以相互在上面画画题诗;增进友谊。说得梅兰妮直点头称是。

夏天;天气热;学堂里通风不好;写字时手腕处搁在桌上汗淋淋的;所以文人们会在手腕处垫一样东西;这东西让梅兰妮第一次知道还有叫腕枕的瓷器。三胞胎去文具店买腕枕时;知道它还另有一名叫臂搁。三胞胎知道;后世的竹臂搁是很值得把玩的;就又买了一些竹臂搁;他们也识货;竟然买了有朱三松款的竹臂搁和笔搁。

初夏;林永青的竹夫人好销起来。鲁妈买了一大一小两个。梅兰妮听说后心里直纳闷;有这个必要吗?因为;她晚上睡觉;就是感觉温度就在二十五度左右;还要盖薄被的。鲁妈住的房间就那么热;还是一种风俗习惯?很快;这个迷就被解开了。

山东的蝈蝈来到了苏州;边峰去买了一挑子来;约有百多个;讨价还价;用了一百三十文。

边峰指挥保安队员们;把蝈蝈装到麦秸笼里;分批拿到旗人营地边上;一个二十文卖了。乔制见了麦秸的蝈蝈笼;用竹子做了两个给边峰。边峰用一两银一个的卖了;乔制得了一两银。

乔制觉得很划的来;因为一个竹夫人只卖一百文。第一批蝈蝈很快就买掉了;梅朵帮边峰算帐;除去买蝈蝈和麦秸的钱;边峰他们净赚了两千文;另加竹笼赚了一两。尽管和梅兰妮及三胞胎相比;这钱少得可怜;但这是边峰靠自己赚得;心里还是很高兴。和秦炼商量后;又去买了一挑子蝈蝈回来。继续翻卖。

保安队要做麦秸蝈蝈笼;倒卖蝈蝈;抗旱这边就相对要减少了。好在秦炼;梅兰妮等人都讲究工作效率的。他们设计了活动木水渠;并让李木匠做了出来;木水渠并不宽;只不过三寸左右。起着水的传送作用。一头接水源;另一头近用水处;而且;水渠的长短;方向可以随时随地调节。只要一人管理水源;因为华家是自来水;这事连鲁妈都能做。几个人在另一头接水浇地。

金伯金姆闻讯来参观;梅兰妮热情接待;让他们观看实物;为他们免费提供图纸;推荐李木匠。那两人感激不尽。自去张罗。虽然要一笔投资;但是;日后也能省力。金家缺的是劳动力。他们的蔬菜今年卖得很好。后来;两人用上了活动木渠;帮着省力还省工夫。

金伯夸着说;〃梅娘子是真聪明;你看她一院子的孩子管理的有条有序的。这一年年的;她家是在咱眼皮下起的变化。一个深宅大院的主母都不一定有她强。别的不说;就看她家的菜园子;比我们家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