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部分 (第1/4页)

又几个月没有新品来;已经有人几次三番来问讯;正不耐询问;梅兰妮送了新的来。

这次的是大红的郁金香。后世都知道这是荷兰的国花;举世闻名。

但少有人知道;这花在唐朝已经传入中国。贞观二十一年;有记载道;〃伽肶国献郁金香;叶似麦门冬;九月花开;状如芙蓉;其色紫碧;香闻数十步。华而不实。欲种取其根。〃

又有唐朝诗人卢照邻诗;〃双**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可以佐证唐朝时郁金香也算得是名花了。

梅兰妮这次的绣品上;是如火红的一捧郁金香;很有立体感;为了风趣;还在花上加了一只活灵活现的小蜜蜂---身上的绒毛的历历可数。

陈步云看到了;自是赞叹不已。

两人说了几句生意经;梅兰妮便去了内宅拜见老夫人;自然是家长里短的说了一阵子;到日头斜了;梅兰妮方告辞回家。

回到家时;三胞胎和梅朵正说着沈德潜的新文。

秋闱在九月;沈德潜自然要参加。但是;手里只有五十两银;如果省一下;也就够了。因为年纪大了;就打算带一个家人同去照顾;那开销就要大了;想要从沈夫人手里在要出三十两银来。想来沈夫人对他这屡考屡败的主早已没了信心;钱虽然没要到;脸上还添了点轻伤;估计来了点武行。这两日;他十分垂头丧气。三胞胎的意思是;趁现在;华家赞助他一笔银两;是最好的人情投资。

〃要多少呢?〃梅兰妮问道;这种事她不陌生;同事家有小孩子在校读书;作为家长;他们常赞助孩子们的老师;有时是手机充值;有时是超市礼品卡。可是三胞胎讲出了个数目;还是让她吓了一跳;〃三百两?这么多?〃

〃是多了些;但是;他这次秋闱必过;过后他就可以直接北上;考进士。而且;他的进士是一次考进的。并很快受到乾隆的青眼;一升再升;获得很多荣耀;到时候;捧他的人如过江之鲫;如果不在这时投资;他哪里还会记得我们是谁?毕竟他的学生也不少。〃楚源说道。

梅兰妮很以为然。准备银两;还特意着人做了件狐裘。三伏天里;皮衣生产是淡季;所以;几天之后;也就做得了。

中元节前;三胞胎和叶惟世;屈仪奉一起捧着银票和裘衣去到沈德潜家;说明了这些是给他赴考的赞助。得了赞助当然高兴;但是这么多;还是要推辞一下的。

三胞胎人虽小;可是都很会说话。

齐逸说道;〃夫子如此高才;如果不中;就没了天理。现今皇上好淳朴古文;夫子的水准定过龙门。而且;明年的春闱也定是一蹴而过。这些银两正好是秋闱连着春闱。〃

楚濂也道;〃京城里冬寒;这件新制的皮裘可以御寒。还望夫子在外多保重身体。〃

沈德潜听到这样的话;哪有不高兴的。几个弟子如此贴心;还真是让他感动。这许多年来;每次参加考试思想负担极重。这次由自己的学生赞助;怎样都不用听老妻的唠叨;心中顿时轻松了。

只是三胞胎也向他提了个请求。让他介绍几个廪生;做日后他们参加考试的担保。

苏州读书人多;沈德潜略一思考;就写了几封推荐信。写好后;交与他们收好;还多嘱咐了些话。师生几人说了近一个时辰。三胞胎等人打道回家。

那沈德潜中元节过后;就停了学;买舟北上了。几个年纪大的学生;还道是十月后又可开学;只这三胞胎知道;那厮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拉开了序幕。

苗年这秋也去江陵赴考;所以;学生们都在家自习。只是两月后;他垂头而归;而沈德潜意气奋发的北上了;科场上的事还真是不好说。

从沈德潜考试的话题;三胞胎和叶;屈二人与梅兰妮商量;来年二月;要去参加县考。

梅兰妮也知道;虽然三胞胎的年龄还是偏小;但是;江南多人才;十岁出头考秀才的还是大有人在;并不显得特别的瞩目;如果是三胞胎同时考上;这在苏州也许会引起轰动。但是;有这么巧吗?

说起来这考功名比后世的高考要难上许多。对于三胞胎来说;这考试就只考中文;而不考数理化;也不用考外语;相比起来;还是要简单些。

只是那些八股文的写作;要出众恐怕是难了些;可是要成为熟练工水平;还是能做到的。还有那诗;学着写些中规中矩的;还不是难事。

计划定好了;五个人就分外努力了;几个人有商有量的;遇到意见不同;也要争吵一番;实在谁也无法说服谁;便去找李果评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