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部分 (第1/4页)

,三胞胎常用官话培训他们,比起其他从岭南来的人,他们的北京话已经算是讲的很不错的了。

听说齐逸来了,梅兰妮高兴的迎了出去,她和齐逸之间的感情最好。并且私下她常常认为这个家靠的是齐逸的缘分组成的。

齐逸带来了惊喜,他带来了原始发报机。

常婶瞠目结舌的看着眼前的黄头发蓝眼睛的洋人。

那人正用生硬的汉话对她打着招呼,"你号。"

见到梅兰妮和边峰,齐逸对那个外国人介绍了母亲和哥哥。

于是。他们听到了"你号嘛。"的问候。

他们都对洋人说,"how do you do?"

那个洋人的嘴咧开了,流利的回答。"how do you do?"

跟出来看热闹的和娘,见到这个英国人。被他的黄头发蓝眼睛吓了个不轻。她站在梅兰妮身后看着他手划出一个弧度鞠了一躬,梅兰妮和梅朵屈了一下膝,双方都说什么"油"什么的。和娘猜想这一定是洋人的问候语。

洋人的中文名字叫艾思德。

艾思德是英国人,喜欢异想天开。他一直想要解决远距离的通讯问题。他的设想还是很原始,设想造出一部二十六个字母的静电打字机,通过特殊的密码来传递消息。可是没有人对他赞助。英国的商人也是很算计的,对与还没有成功的东西。他们是不与考虑的。这年头打字机还没有出现呢!

在英国连连碰壁后,艾思德跟着船队出发到远东,他希望能找到一种方法改进船队间的联系。这年头,船与船之间。白天是用旗语联系,晚上有时用灯光。这两种的联系方法都有距离的限制。尽管这时已经有了望远镜。

艾思德和船队来到泉州。在泉州的华记贸易行里;,同行的船长开玩笑的对贸易行的掌柜说起了艾思德的狂想。

谁知,那贸易行的郝掌柜非但没有笑,还很对艾思德很尊重。因为他们的少东家就在进行远程联络的工程。

听到有人和自己一样。艾思德欣喜如狂。原来这世上还有和他一样的人。

艾思德当即表示要认识贸易行的少东家。

卫掌柜把艾思德的要求带去了琅琦,泉州和琅琦之间隔几天就有船来去。

楚濂亲自来到泉州见艾思德。

艾思徳见到这个少年人,抓狂了,这太离谱了。如此的年轻!

可是,两人交谈之后。让他感到了不可思议。

艾思德跟着楚濂来到琅琦,受到了华氏兄弟的欢迎。

他发现自己并不是岛上唯一的外国人,在琅琦已经有从岭南其他地方过来的传教士们,秦炼开了家医院让他们工作。大清的皇帝已经严禁传教了。他们这些人离开又舍不得,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富足的国家。留下又没法生活,这个时代的传教士都很有才能,他们受过很好的教育,自己也是多才多艺,为了应付远东的原始(他们很多人没想到中国的文明是如此的发达),所以都有一定的医学常识,有些人本人就是医生。现在有一家医院让他们发挥,他们还是很愿意的。在给病人看病的同时也带来了上帝的福音。在中华的滞留也成了名正言顺。

艾思徳没有想到的是华氏兄弟的科技水平已经超过了他的认知。

关于牛顿,关于哥白尼,华家兄弟们都不感到陌生。在他还局限于静电的设想时,他们已经在开发无线通讯了。

当然,西方的电磁之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这时才还没有出生,要到一百三十年后他才发表了著名的<论电和磁>;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而在这个不为人知的小岛上;正应用着这个设想。

大胆的理论把艾思德给雷了个彻底。他顿时心甘情愿的留下来做这个十几岁少年的助手。

而且;楚濂的英语也很好;和他交流起来没有太大的困难;就是一些代词的说法有些不同;他从不说"thou";只说"you";不会用"thee"。(前者在古英语中相当"你";后者相当"您";再后者是你的宾格。)

楚濂原本需要助手;现成的人来;当然愿意;至于说起这项技术;原本是来源于西方;所以;就接纳了他。

更让他雷倒的是;当他才说出静电打字机的构想时;那少年已经画出了打字机的草图;比他的设计要合理的多;而且键盘的排列已经安放托当;大写键;小写键的安排也非常合理。艾斯德心服口服;认定了这世界上是有天才这一说。

洋人被安排在客栈的独立小院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