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2/4页)

会说本地话的人才能听懂他的普通话。

不过他讲课讲的不错,还蛮风趣的,我开始听了起来。

不过,我还是不喜欢这篇文章。

杜甫写的几首诗我都不太喜欢,觉得他小气,这也怪不得他,他就是一个穷酸文人,又自视清高,像他这样的人在古代混不出名堂,在现代也吃不开。相对于杜甫,我更喜欢白居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冶天下。”这样的人,才是真正注重实际,不空想,脚踏实地的人。

我也不知道当代人为什么要把杜甫捧到圣人的地步。

看他的诗,除了抱怨还是抱怨,让看的人心情很不爽,自己还在为几根茅草而斤斤计较,却在幻想自己能有大房子分给穷人。就像一个自己还吃不饱,整日想着有朝一日要买上一千个大馒头,让所有饿肚子的吃个饱一样

我又开始神游了。

“秦小琴,你来总结一下,这篇课文的重点在哪里?它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陈老师肯定发现了我的心不在焉,把我叫了起来。

“嗯,这篇课文的重点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塞士俱欢颜这两句,它的中心思想就是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在他食不裹腹,屋破漏雨的时候,还惦记着别的穷人,其实这挺容易的,当自己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幻想着能帮助别人这太容易了。关键是自己要想着如何发愤努力,先成为一个真有能力帮助他人的人,然后又愿意去帮助他人,这样的人才是不容易的,也是成功的,而不是理所当然的等着别人来救济。”我一激动,又忘记了自己刚刚对自己的提醒,又侃侃而谈起来,“当你拥有一杯水的时候,你可以留下来自己喝,当你有一桶水的时候,你可以存起来,而当你拥有一条河的时候,你应该学会跟人分享。”我也不知道这话是谁说的了,但我特有感触,不知不觉的就说出来了,“实际上人性是复杂的,而不是单一的。雷锋精神是一种倡导,一种道德准则,但却不是法律,不是每一个人都一定要做到的。毫不利已,专门利人这种精神值得提倡,但只有善待自己的人才能真正的关爱他人,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又怎么可能爱别人?”

“继续,继续。”陈老师听的兴奋了起来,他跟谭老师的态度完全不一样,觉得我说的非常有道理,“对,我也是这样想的,只是想不出用这样的话来进行总结。”

“这话也不是我说的,是我借用的。”

“借用得很好。看来你平时看了不少的书,能不能借给我看看?”

“我当然愿意,只是这些书不是我的,都还给他人了。”我吓了一跳,我到哪去找这些书呀,这些书都是十几二十年后才有的书!

“是这样!”陈老师有些遗憾,“不过没关系,有时间我们可以交流交流。”

“陈老师您言重了,是我要向您好学习。”

“在文学和理想的探讨上是没有师生之分的。我们下课再聊。”

全班同学都目瞪口呆的看着陈老师和我,他们一定很惊诧我怎么可能懂的这么多。

我知道陈老师跟县里的几个文学发烧友组成了一个文学社,大家互相交流心得,互相看对方写的东西,他肯定会马上邀请我加入的。

“你是一个有思想的青年,跟你交流我受益匪浅,这个星期六我们文学社有活动,你跟我一起参加,可以吗?”

“当然可以。谢谢陈老师您看得起我。”

“好,好!请坐吧。”陈老师这时才想起他还在课堂上,又继续上课了

第一卷 014 令人垂涎的白斩鸡

第三第四节是英语课。

英语老师姓徐,是个身材中等,个子瘦小的中年男人,架着一付黑框眼镜,三角眼,牙齿刷得洁白,可惜有暴牙,把嘴唇撑翻开,看外貌不像个好人。

可我知道他是个大好人。

他是广州市人,特殊时期最后一批大学生,也是最倒霉的一批大学生,中山大学英文系毕业的,因家庭成份不好,毕业后被分到我们这个偏远的小县城来进行改造,而且还没有被分在县城,而是分到了远离县城80多公里的乡下,在那娶了妻,有了一个儿子,77年落实政策调回了县城中学教书,后来为了充实我们学校的师资力量,调到了高中部。

我的高一英语就是他教的。

教的内容已经记不清了,唯一还记得的就是他最喜欢在上课时用杀鸡来作比喻。每一次讲到要怎么样才能学好一篇课文的时候,他就会说,学课文就要像杀鸡一样,按程序来,要先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