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部分 (第2/4页)

所以孙权就对吴国太有了大概这样一番说辞,如今荆州刘备趋兵东进,大兄独力难支,我孙权身为父亲的儿子,理应为东吴尽一番力气不是。更何况自己的兄弟五人都在为家族拼杀,自己也是大好男儿,怎么能贪恋府中的安逸生活呢,将来到了九泉之下,有何面目去见父亲。

不得不说,孙权的口才当真不错,引经据典、口若悬河,说的头头是道,实际上人家孙权说的也没什么错误。

吴国太对孙权本来就很宠爱,在孙权被送到荆州当质子之后,吴国太心里不免又升起愧疚、牵挂之心,以至于这种宠爱更加严重了。所以吴国太立即就答应了孙权的请求。

孙权又对吴国太说,自己在荆州也没忘记苦读兵书,勤练武艺,所以自己不打算任职文事,打算到军中历练一番。为了取信吴国太,孙权还演练了一番武艺弓箭,还别说,孙权演练的倒也有模有样。

实际上孙权的武艺也真不错,历史上孙权就常常弯弓射虎,留下不少名声。

被孙权蛊惑之后,吴国太立即派人给孙策写了一封书信,声称孙权也不小了,也到了给孙家出力的时候了……希望孙策能给孙权一些兵权,协助他击败刘备,而且吴国太着重描写了一番孙权的军事才能。

实际上吴国太这封书信命令的意味更大一些。

孙策刚刚压制住张飞,就接到这么一滩烂事,气的差点没一口血吐出来,破口大骂刘备卑鄙无耻,刘表不够心狠手辣,为什么不早点杀了孙权,一了百了。

但孙策也没把法,除非他跟吴国太坦白,说自己发现孙权想要暗害自己,自己这才把孙权发配到荆州的。可证据呢?难道孙策还能说自己是根据李重的一封书信推断的,吴国太不骂他个狗血淋头才怪。

从这里也可以看得出来,孙策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没能够做到六亲不认的地步。

真正的政治家就跟刘邦一样,煮自己的老爹都要分一杯羹,再次也要像明太祖一样,屠戮功臣,要像%*一样,抛弃妻女,再结新欢,把儿子送到野蛮人哪里当质子,再再次也得学学刘备摔孩子。

既然做不到六亲不认,孙策就只能先选择妥协了,不过孙策也不是白痴,不就是兵权吗?随便找个小县城,三五百老弱病残打发了孙权就是了,等到吴国太百年之后,想怎么杀孙权,就怎么杀。

于是孙策拔开地图给孙权选地方,还别说,孙策真找到个好地方,那就是徐州的广陵县。

张辽虽然占据了徐州,但也有控制不到的地方,或者说不想控制的地方,比如说广陵。

大江是扬州和徐州分界线,北为徐州,南为扬州,而广陵郡就在大江北岸。张辽有没有能力攻克广陵,肯定有,但是张辽却不能这么做。如果张辽为了一点点钱粮贸然攻克广陵,也就控制了大江北岸,相当于在孙策屯兵到孙策的家门口。

为了保持和孙策的良好关系,张辽必须给双方留下一个缓冲地点,给孙策一些安全感,而势力雄厚的李重也不介意吃点小亏,就没让张辽出兵。

现在孙策就想把孙权安置在广陵县,让孙权和张辽对峙去,孙权相信,以自己和李重的默契关系,李重一定会帮自己这个忙,派张辽咔嚓了孙权,以绝后患。

把自己的安排和吴国太一说,吴国太也点头同意了,老太太没什么政治智慧,想问题比较简单。在吴国太眼里,李重怎么说也是自己的女婿,就算翻脸出兵广陵,顶多是要点土地罢了,也不会六亲不认到要孙权性命的地步。

于是孙策里就安排孙权去广陵上任了,孙权也不是傻子,知道自己人单势孤,立即请示母亲,想要带几个人去广陵协助自己处理政事。

出乎孙权意料的是,孙策非常痛快的答应了孙权的举动,孙权要求的张昭张纮兄弟、陆逊、潘璋等人一同调到广陵上任,孙权大喜之下却不知道,此时孙策已经有了将这些和孙权关系密切之人一网打尽的心思。

壮士断腕,不外如是!

孙策高高兴兴的赶到广陵,立即大刀阔斧的整顿军务民政,本来孙权就是枭雄之姿,再加上手下还有张昭正阳的名臣,陆逊这样的名将相助,短短的一个月时间,被李重和孙策视如鸡肋的广陵县就焕然一新。

转眼间到了阳春三月,刘备和孙策的争斗再次发生变化,周瑜依旧和刘备再大江之上僵持,孙策却已经有了一些反攻的能力,并且趁着春水泛滥之际,在余暨县外大败张飞,斩杀了近三千荆州兵卒。

但刘备这次却吸取了教训,耐性十足,也不管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