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部分 (第2/4页)

从深思中清醒,见了这少年,十六七岁模样,眼眸清澈,眉清目秀。

迟疑了片刻,试探问道:“你,可是长耳?”

“可不正是我!”

长耳欢喜道:“我说朵朵怎么让我出来迎客,原来是故人来访。傅老师,倒是好多年没见了。你可还好?咦?这位**是你的儿子吗?”

“是,这是我儿子傅仲。”

长耳打量了一下傅仲,点头赞道:“好,好。根骨不差,自有福xìng。老师可是要他入我观门?”

傅介子连连点头道:“正有此意。不知长耳可否带我引荐给玄子道长?”

长耳连连摇头。

傅介子心中一沉,急道:“这是为何?”

见傅介子激动,长耳连忙道:“老师不必如此。不是长耳我不愿意。而是观主坐观五年,直至如今,尚为出关。”

“什么?五年不曾出关?”

傅介子目瞪口呆,难以置信道:“我听说道人佛子,闭关修行,十天半月倒可,不吃不拉,但总要喝些清水。十年不出,人怎么受得了?辟谷虽不食了五谷,清水总要饮得。”

长耳闻言淡然道:“观主有言,闻香食气足矣。”(未完待续。)

第276章风不平来心不定,怎来心生无上力?

“傅老师,可要一入玄都?”

长耳看着由自发呆的傅介子,面带微笑道。

“啊?”

傅介子恍惚回神,忍不住问道:“长耳。我记得道长以前说过,开凿洞天,最少需要三代人的财力。就算他化缘而来,有钱财供奉,最少也要三十年。”

长耳笑道:“的确有这么回事,只不过后来发生一些事情,观主从上面讨了些好东西,找了些帮手,也就不用旁人财物。而且观主说,这玄都观道场rì后也不会在这里,与此也只是短暂停留,rì

后总要搬到别处去。”

傅介子听的似懂非懂,就问道:“这样……但不知如何进那洞天?”

长耳含笑道:“老师请随我来。”

长耳转身一挥手,三人眼前景象骤变。

此时山是景室山,景非景室象。

便有两峰并蒂起,独有寒锁定天关。

傅介子站在山尖,寒风刺骨,惊波袭心。看着万丈悬崖,当即冷汗直流,畏从心起。

但心中也知道长耳不会害自己,当下便渐渐定住心。

回身一看,自家儿子傅仲非但没有害怕,脸上反而露出兴奋的神sè,当下不由暗道一声惭愧,自己竟然不如儿子有定xìng。

长耳像是看出了傅介子的心事,不由笑道:“凡有所恐,皆因所知。凡有所畏,皆因有疑。童稚少年,如那初生牛犊。不畏猛虎,不知何为恐怖。老师且宽心。”

傅介子既惊讶长耳心神通达,又感叹这几年长耳的成长,说道:“话说的不差。没想到当年的小娃娃,如今也可以为人师矣。”

长耳连忙摇头道:“不敢,不敢。我这也都是道听途说,听观主说的。”

“达者为师。你不必惶恐。”傅介子摆摆手,深深吸了口气。也去了心中害怕,看着下一步便是万丈深渊的景象,不由说道:“长耳,如今该怎么走?”

长耳笑道:“这却是入我玄都的一道玄关,是观主的杰作。名为一线天。”

傅介子好奇道:“什么是一线天?”

“便是天人之线。”

长耳手一指,傅介子探首一望,自己一看,这遥遥相对的两座山峰之间,横隔着一道云霭聚集而成的奇景。似雾似实。乍一看去,还真有将天地两分的意味。

“观主说,世凡与超凡。不在身受所限。而在于心。心若无疑,于世无阻。”

长耳边说着,忽然向前迈了一步。

傅介子忍不住“啊”的惊叫一声,这长耳竟然一步踏空,从险峰上跨过,前边根本没有路!

脚下前方。便是万丈深渊!

傅介子心惊,不忍直视。

但下一刻,却见那长耳,立在云中,脚不着地。竟就这样的漂浮其上,如履平地。

“这是……”

傅介子目瞪口呆。

长耳笑着说道:“观主说。若想入我玄都,只有三种人。一种是修行大成之人,于世无阻,出入无碍。第二种是赤子真心者,见山门而道自明。第三种,是有‘信’者,心从定中生无上力,别无

见知之障之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