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部分 (第2/4页)

不成军,纵然这些士卒练得再如何凶悍,身手再如何矫健,除非由汉王亲自督战带军,才能将这股士气就挤在一起,否则换做其他将军带兵,临战仍是一盘散沙,全凭一股意气,一遇锉败,立时溃散。”

灌婴冷笑道:“上将军话总是这么直接,难道汉军屡次战胜楚军和秦军,都是巧合运气吗?并非实力所致?”

韩信听见对方冷笑,并不放在心中,仍平淡解释道:“以前的汉军多是丰沛起义后招募的壮丁,经过破釜沉舟、巨鹿之战、彭城大战,跟着汉王征战沙场磨练下来,都是精兵勇士,而且素质相差不多,往往能在汉王的激发斗志下,舍生忘死,以少胜多,但目前朝廷的军队,老兵锐减,多是各地招募守城之军,训练有限,而这支汉军主力人马,更是混杂而成,虽多却不精,法令不足,各练各地,一旦上了战场,无法统一指挥,仍是一盘散沙,毕竟其它将领带军,远没有汉王和王后那样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灌婴并非庸才,相反也是一个难得将才,听韩信这几句说得有理,心中收起轻视之心,暗忖此人被汉王看重,却有几分非凡见识!

虞子期在旁问道:“那么韩将军以为当如何治军呢?”

韩信目视前方,风吹披风猎猎作响,但他眉宇之间却是一片神采飞扬,沉思一下,开口道“信以为,治军首重法,次重术,主要应先加强三个方面。一是治军之宗旨,以治为胜、教戒为先。凡兵必先定制,方能号令明,法制审;二是以法治军,纪律森严,赏罚分明,没有森严的军纪,任是人多势众,必败无疑。”

“三才是军卒训练,军无习练,百不当一,习而用之,一可当百,练兵也要得其法,一是训练从严,二是练以致用,排兵布阵,统一调度,加强军列之间的配合,才是最重要的,毕竟战场,不是几个人的战斗,而是千军万马的厮杀,团队军阵配合,往往能变幻无穷,自今日起,阵法和武技、体能将会统一来训练……”

韩信简单想了一下,滔滔不绝说了起来,虞子期和灌婴越听越惊,这个韩信年纪轻轻,用兵思想可真不是盖得,看来汉王独具慧眼,真没有看错人啊!

第六章 风起云涌

卫国未亡之时,不少王族后裔被迁徙出来,置在黄河以东,河套平原以及汾水宁武一带,卫国人在此繁衍生息,接受了当地不少混杂族落,人口越来越多,因为这里离七国混战之地尚远,因此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大军征讨天下,并没有对汾地百姓造成多大破坏。

数十年来休养生息,鼓励生育,增加人口,屯积钱粮,积蓄财力,吸纳流离失所的百姓,开垦荒田,治理水利等,使卫后裔自成一小国,潜伏下来,竟没有流露多少风声出来,而卫国训练的死士和常备军都在深山老林中训练,附近又是军民聚集的村落,因此鲜有外人发现。

卫人在管涔山脉山下的水母连洞中打造了水帘地宫,连同不少天然洞穴,进行夯实洞岩壁,雕刻龙纹兽图腾等,并镶嵌一些金叶子和玉石,流水潺潺,波光映射,整个水帘地宫引人入胜。

卫晓峰招集了复国组织的执事长老、将领中尉以及一些文谋上卿和王族子弟商谈出兵之事,有了神秘的墨家襄助,这些人都吃了定心丸,想到时机来临,终于要走出山野渔村,竞逐中原天下,不少将领都激动起来。

墨兰有如幽谷兰花,静坐在宾客主位,颀长苗条,如墨青丝上垂首燕尾形的发簪,一袭素白的罗衣长褂,在烛光散射下熠熠生辉,弥漫着似有还无的剑气,淡然自若,清逸脱俗,犹如不食烟火的仙女。

虽然面带轻纱遮住了绝美容貌,但一双明澈的双瞳晶莹剔透,眸球乌灵闪亮,肤肌胜雪,吹弹可破,构成了冰清玉洁的独特风姿,让人哪怕看上一眼,都会有一种销魂蚀骨的感觉。

好几位卫国后裔王族公子和将领有意无意间偷瞥着兰玉蝶,如仙女般的人物,心中一阵乱跳瘙痒,竟有如此佳人,一时都有些呆了。

卫晓峰介绍过墨家宾客后,旋即将中原形势讲解一番,拟定了出兵计划,将五万卫军和两万水军派出去,沿着黄河朔游而上,夺取长城以内的‘五原’、‘周阳’、‘上郡’、‘九原’、‘云中’一带的重镇城邑,这些是抗击北面匈奴和胡人的要塞之地,原有秦兵数十万驻扎,后来丰沛起义后,为了镇压义军,章邯调走不少边戍的驻扎军,此时这几座城池内,仍有旧秦军占领,脱去秦军的旗号,有一些秦将拥兵自重,做土皇帝,既不复秦,也不拥楚,割地一方,有做诸侯之心。

其次派出三万卫军掌控东面‘雁门’、‘马邑’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