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 (第2/4页)

氏暗道,这个办法好,庵中静养安胎,等过三五个月,回傅府,即使看出来,也不怕。

乔氏上轿,赶奔拢月庵。

拢月庵面积不大,庵中只有几个女尼,乔氏上香,捐了香油钱,年轻的女尼看她捐钱不算少,很客气,乔氏问;“你庵里可有房屋出租?”

年轻女尼道;“有几间空房子,施主要租住我问问师傅,请问施主要租住多久?”

乔氏不想住多久,住久了,傅府就回不去了,道:“三个月。”盘算现在肚腹里的胎儿已两个月,再有三个月满五个月,即可保住胎儿。

年轻女尼道;“施主稍等,我进去问问我师傅。”

一会女尼出来,“女施主,我师傅说了,施主要租住的房屋一月二两银子。”

二两银子租金不低,主持尼姑知道来庵里求租的官家女眷一般是不吝惜这点银子的。

乔氏现在走投无路,租金高也认了,一次付了六两银子,女尼领到住处,拢月庵后进有个小偏院,有几间房舍,明间和东厢房住着人,乔氏住三间西厢房,乔氏带着一个丫鬟,两人够住。

乔氏看屋里倒也洁净,说好回府取衣物,明日过来,跟女尼没说自己是傅府的亲戚,只说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妾,被大娘子赶了出来,暂时找个地方栖身。

来这里女人多半是大户人家的妻妾,二两银子的租金在市井租房,够付一年的房租。

两人从庵里出来,小丫鬟珍儿嘟囔,“这里的尼姑黑心,租住一个月二两银子,敲竹杠。”

乔氏现在是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发狠道:“保住我腹内的胎儿,将来还愁没银子花。”

乔氏回傅府,上院堂屋里,傅老太太和二太太宁氏说话,乔氏进屋,宁氏看见她,道;“听说表妹去庵里上香。”

乔氏便趁机把编好的一套说辞说给老太太和宁氏,搬去拢月庵住三个月,吃斋念佛为死去的夫君超度。

傅老太太是不信的,乔氏自己提出搬出去正好,让儿子冷冷心情,当即答应,“你去吧!你还能有这份心难得,出去别说是庆国公府出来的。”

乔氏低眉顺眼,“是,姨母,外甥女绝口不提傅家。”

傅书言下晌从东府回来,一进上院,就听丫鬟议论说乔氏要搬去尼姑庵住,顿生警惕,傅书言进东间,老太太正等她,“七丫头,你今天回来的早。”

傅书言好奇地问;“祖母,我进院听丫鬟说表姑母要搬到尼姑庵住?”

傅老太太闻言,脸冷落落的,“她搬到尼姑庵暂住,过阵子回来。”老太太心想,乔氏自己提出搬出去,等三月期满,如果想搬回来,那可另说,借这个由头撵她出去,或让孔家的人把她接走,省了麻烦。

乔氏回抱厦,简单收拾几件换洗衣物包上,走去三姑娘傅书岚屋里,看望女儿孔凤娴。

母女关起门说话,孔凤娴听说母亲要搬到尼姑庵住,依依不舍,“母亲一定要去尼姑庵住吗?不能在家吃斋念佛吗?”

乔氏暗叹,自己这么做也是为了女儿,毕竟她还太小,不能告诉她真相,安慰道;“母亲住三个月就回来,你不用担心。”

孔凤娴低头,小声道;“母亲,我不愿意住在这里,想家去。”孔家没有穷到一日三餐不能果腹,虽说没有傅府锦衣玉食,无拘无束,不用寄人篱下受窝囊气,傅府的主子不说,连下人们都瞧不起这对打秋风的母女。

乔氏为女儿把一缕散落的秀发别在耳后,道;“你现在还小,长大就明白了,母亲这样做都是为了你,为你日后能找个好婆家,留在孔家,嫁做乡野村妇,像母亲一样,一辈子就毁了。”

孔凤娴似懂非懂,她还想不到嫁人那么长远。

晚间,傅书言在灯下看书,老太太的贴身大丫鬟桂枝走进来,“老太太说了,七姑娘别把眼睛看坏了,早点睡吧!”

傅书言随口答应,捧着书本,脑子里转悠开了,乔氏又出什么幺蛾子,搬出国公府,方便跟傅鸿私会?或是引着傅鸿去找她苟合,三个月,父亲若是头脑一热,做出行为不检的事,京城弹丸之地,天子脚下,庆国公的风评不好,埋下祸根。

上次荷包的事,傅鸿对乔氏已生误会,但不会轻易绝了色念,乔氏在这个档口搬出府,傅鸿定然不舍,分离反倒更能拉近两人的关系,这一对万一做下不伦之事………一想到此,傅书言更添了一层隐忧。

☆、第44章

早起,傅老太太撂下碗筷,看着孙女吃粥,一小碗粥没够吃,又让丫鬟盛了一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