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 (第2/4页)

公的嫡女,只不过是庆国公侄女,还是庶出的,有多少机会抛头露面。

这一二年,大太太出去应酬,都是带着二姑娘傅书韫,二姑娘明着占了长姊先,婚事优先考虑,长姊未嫁,轮不到妹妹,大太太可谓名正言顺,谁也挑不出什么,三姑娘晚出生那么几个月,倒霉就在跟嫡女是一年生的。

朱姨娘急忙走到门口,掀开门帘朝外看看,没人,又走到窗前,看窗根下没人,舒了一口气。

走回来,对傅书岚道;“姑娘好好想想,你拿别人当姊妹,别人不拿你当亲姊妹,姑娘要不为自己打算,谁能为姑娘打算。”

傅书岚咬唇,不吱声,心里矛盾,犹豫不决。

孔凤娴怯怯地看着她,悄声道;“可惜了三姐姐,花开一季,女孩就这几年最好的时候,三姐姐不为自己争取,没人能为三姐姐出头,这府里,三姐姐能指望谁?”

傅书岚用力扯了一下绣布,心下已有决断,她不争,自生自灭,任由嫡母随便指一门亲事,都是别人挑剩下的,心道,二姐姐,你别怪我跟你争,你失去这次机会,还有下一次。

傅书言和檀香从大房溜出来,傅书言小声道;“但愿这一回二姐姐的婚事顺利解决,接下来好三姐姐张罗婚事,不然大房的两位姑娘都耽搁了。”

三姑娘傅书岚心里急,又说不出口,朱姨娘说不上话,背地里捅咕,姊妹情分生分了。

傅老太太歪在炕上,跟陪房关妈妈说话,关妈妈道;“听说二姑娘的婚事这回总算定下来了,大太太对忠顺伯府很满意,忠顺伯府的世子比二姑娘长一岁,”

小丫鬟给傅老太太捶腿,傅老太太徐徐的声音道:我现在老了,胳膊腿酸疼,懒得管大房的事,大姑娘的婚事是大太太这个亲生母亲做的主,

跟夫婿俩个三天两头吵闹,房中不消停,这才过门三年,听说屋里小妾通房一堆,大姑娘又是个没嘴的葫芦,哪里能降服得了夫婿,干生气,大姑娘上次回娘家,姑爷也没陪着来,自己回来,我瞧着人瘦了不少,什么都不说,直掉眼泪,我看着都心酸,这有什么法子,嫁出门的女泼出门的水。”

关妈妈拿过一条毯子,给老太太盖上腿,道:“大姑娘要是有个孩子就好了,庶子的都快生了,大姑娘肚子里还没动静,大太太现在忙二姑娘的婚事,没闲空管大姑娘的事。”

傅老太太道:“我看这些姑娘们就五姑娘琴姐是个有福的,高沅那小子从小就喜欢琴姐,琴姐的婆婆和善,一等一的好姻缘。”

关妈妈道:“七姑娘也是个好的,将来的婚事准错不了,姑嫂俩亲姊妹一样,靖安侯夫人早就等着言姐长大,娶回家去。”

“廷昶这孩子我们从小看着长大,哪家姑娘嫁给他,是福气啊!等过三四年,趁我还在,就把七姑娘的婚事办了,让我也高兴高兴,我还有压箱底的好东西给她留着。”

关家的笑道;“七姑娘是老太太心尖上,老太太的好东西只惦记七姑娘,难为七姑娘孝顺老太太,有好吃的先想到老太太。”

傅老太太突然想起道;“我心里有一个人,那家的孩子上进,家里清净,母亲知书达理,一看是个好婆婆,门第稍低了点,我想说给四姑娘宁姐,二媳妇是个明白事理的人,不势利,嫌贫爱富,孩子好,家事清白,过门夫婿努力上进,挣个诰命当。”

关家的感兴趣,问;“老太太说的是哪一家?”

“三媳妇的亲侄子,记不记得那年来过咱们家,那男孩子仁义,跟弟妹们和气,斯斯文文的。”

关家心里直道老太太记性好,几年前的事还记得,那时姑娘们都还小,常在一起玩。

次日,傅书言上学,临上课前,先生拿出两张卷子,一张是傅书言的,一张是寿康公主的,两张重考的卷子,先生两手各拿一张试卷,道;“卷子我看了,傅书言的卷子,重答后跟之前一样,寿康公主的试卷,有很大出入,显而易见,寿康公主抄袭傅书言同学的。”

先生不苟言笑,严厉地道;“寿康公主罚站一个时辰。”

寿康公主垂头,红着脸,站一边。

寿康公主罚了一上午站,中午休息才得坐下,两个宫女围着又是捶腿又是揉脚脖子,寿康公主满腹委屈,自小长在皇宫,金枝玉叶,娇生惯养,

哪里受过这等罪。

尚书府的姑娘施玉娇,福昌县主孙蕙,诚意伯府的姑娘韩金秀,围着寿康公主,问长问短,施玉娇鼻子里哼一声,“一张卷子怎么就能断定真伪,没准抄袭之人当时记住了,又重答一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