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 (第2/4页)

天夜里的时候,蔡妩就发起了高烧,迷迷糊糊嘴里说着胡话,杜若赶紧披衣服叫人。请完大夫,王氏带着张氏守在自家女儿病床前,心疼地开始流泪:她后悔了。她早该知道自己女儿虽然平日里看着和和顺顺,温温柔柔,可是骨子里到底有些烈性子。蔡斌临走说让她找机会委婉地告诉阿媚订亲的事,她觉得自己女儿懂事的很,根本没必要,直说就可。却不曾想自家夫君那么了解小女儿,她终究把事情办砸了。

杜若则一边帮着王氏照顾自家迷迷糊糊的姑娘,一边心头思绪乱涌。脑子里一会儿是管休,一会儿是蔡妩,一会儿是那个未曾见面的姑爷。她开始有些怨怼那个传说中的二姑爷了:还没见面就能把我家姑娘折腾病,将来我家姑娘要是嫁了不要被欺负得更惨?

而被杜若腹诽的郭嘉则不比蔡妩好到哪里去。

三个人从阳翟到颍阳是星夜兼程,从颍阳到阳翟是快马加鞭,来来回回紧跟着折腾了两三天,像荀彧这样的都有些吃不消,更何况戏志才和郭嘉?

戏志才还好些,到底二十出头,生龙活虎的年纪,咳了两天,灌了几幅药就痊愈了。只是可怜郭嘉,他是一回来就直接躺倒了,又是咳喘又是高烧,在榻上休养了半个月才见好转。结果入秋一转凉,他又躺回去了。反反复复折腾了一个月,把刘氏心疼得着急上火。最后当娘的没办法,请大夫配了岐黄丹药才勉强把儿子的咳喘给压制住。

等儿子好歹能不咳不烧的去书院上学了,刘氏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嘉儿快十五的年纪,不小了,该往房里放人了。”

按理说这个时代有条件的人家,一般都在儿子十二三的时候就往房里放人的。蔡家蔡平那是情况特殊。而这里的刘氏则是一来心疼儿子体弱,觉得那么早放人不好;二来对蔡家她还是要给足面子,所以这事就一拖再拖。

不过这回她儿子的病让她意识到一严峻问题:面子算什么?儿子最重要。她不能让郭嘉香火断在她手里。所以,给儿子弄几个侍妾什么的,也不算为难蔡家姑娘!蔡家要是懂理,也是能理解的。

于是可怜还在病榻上伤心的蔡妩,还没过门,就被刘氏找了不自在:在她不知情时就被婆婆往自己老公房里塞了两个一看身段就属于传说中好生养的侍妾!以至于她后来嫁到郭府没几天,新嫁娘就受不了郁闷窝火的发了一次飚。

32、施粥施出的意外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蔡妩晕晕乎乎地醒过来一次,看看床头一脸担忧的王氏和张氏,再看看一边眼睛肿得核桃一样的杜若,勾着个及其虚弱的笑,叫了声:“娘亲。”

然后又晕呼呼地睡过去了。王氏狠着心把女儿摇醒,给她灌药擦脸换帕子,一番折腾蔡妩居然毫无反抗的任由摆布,连灌药的时候苦到呛到都不像以前那样撒娇说话了。

王氏慌了,在吩咐张氏去外围监督施粥的事后,一面嘱咐杜若好好照顾她家姑娘,一边急匆匆赶到厨房去给蔡妩做吃的。

昏沉沉的蔡妩在母亲走后,睁开眼睛,有些发呆地望着帐顶。脑子里迷迷糊糊地想:“呵,我这就是给许亲了呀。真可笑,我连自己老公是谁都不知道。郭家公子哎,蔡妩是真想知道您这位爷究竟何方神圣竟能入了我阿公法眼?”

想到这里蔡妩又闭上眼睛,轻轻摇头,自嘲地笑起来:“太平日子过久了,被人宠的久了。总是容易忘掉这个时代的桎梏。瞧,这不报应就来了。从天而降般的未婚夫啊,还不如给我一道晴空霹雳呢,那个至少还能痛快些。不像现在,总算敢于承认自己少女心思,却不可能再有与那位清俊少年一见钟情的浪漫;总算顿悟了管休的心思,却再续不了青梅竹马的童话。”

“杜若,把先前管休哥哥送的送的那根发簪拿来。”蔡妩声音沙哑的吩咐杜若,杜若愣愣,赶紧跑蔡妩梳妆匣子那里取出一根玉簪,双手捧着递给蔡妩。

蔡妩接过来后,攥在手里,手指轻轻拂过温润的簪身,跟杜若说:“把帐子放下来,姑娘想休息会儿。”

杜若睁大眼睛看着蔡妩,惊恐地摇摇头,带着哭腔说:“姑娘,您可千万别想不开。您可不能办傻事啊!”

蔡妩摇摇头:“不会。你家姑娘惜命的很。放下吧。你也出去,我想一个人静静。”

杜若犹犹豫豫放下床帐,不放心地看了蔡妩一眼:“姑娘,您可……”

“放心吧。我没事。出去吧。”

杜若一步三回头地回看着蔡妩床榻,想想还是觉得不踏实,就在门帘旁停住脚,警惕地听着里面动静。

蔡妩听着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