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部分 (第2/4页)

地点头。

“你没问他为何?”

典韦老实巴交地摇头:“问了也白问,他肯定会说天机不可泄露。”

曹操眼角一抽,揉着额角轻叹一声:“那等回去你到奉孝府上好好问问,看他如何作答。在没有得到答案以前,不许再对文和先生失礼。”

典韦眨眨眼睛看看曹操又看看贾诩,转头对着贾诩认真说道:“俺觉得不用了。文和先生现在是主公的人,反正俺打也打了,气也出了。知不知道缘由无所谓了。”言下之意竟是:以后都在主公帐下了,今日我已经打你出气,以后就不会再找你麻烦。咱们今后碰到事就公事公办,不徇私情。

贾诩听完只觉一口闷气涌上心头,吞不下,呼不出,分外憋屈。反观曹操也被典韦这大神经的言辞弄得一愣,轻咳一声才把视线偏向贾诩。贾诩一对上曹操眼睛不由又是一阵胸闷:他毕竟跟典韦不一样。之前算计过曹操,如今又新降曹操,和典韦起冲突,在曹操私心里会向着谁傻子都知道。况且典韦说完话,曹操直接没表态把选择权给了他,这明显的暗示他能看不懂?真是个会“和稀泥”的主公!打就是打了,他不忍还能怎样?

瞧,这就是谋士跟武夫的思维区别,贾诩做一个谋臣,做事懂得谋定而后动,也懂得小不忍则乱大谋,会有局势分析,利弊权衡。但典韦就是典型武人思维:不管是当年为刘成报仇还是后来在张邈处杀人逃窜,他都讲究恩必还,仇必报。哪来那么多弯弯绕的心思考虑自己这些举动会有啥影响?所以贾诩碰上典韦,还真的是他倒霉,挨揍也是白挨。

于是贾诩几乎是满腹郁闷,忍着牙疼回复曹操:“主公放心,到许都后,诩会跟登门至奉孝先生府上,开解误会。”

曹操笑着点了点头:“那就算劳烦文和了。”说完曹操静静地袖起手,转脸看向夏侯渊,刚才他一直想问宛城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仗打的虽然赢了,但他这个主帅却稀里糊涂的,实在憋闷。本来想签退众人私下询问,但刚才典韦提到郭嘉,让他临时改变了主意。

“妙才,你可有什么话要对孤说?”

夏侯渊长叹一声,心说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还是全说了吧。于是跨步到曹操桌案前跪地请罪:“末将未得主帅令,擅自领兵袭取宛城,有违军纪,请主公降罪。”

“擅自领兵虽是过,然攻克宛城解主帅之危,亦为一功。功过相抵。宛城之战夏侯渊不赏不罚。不过孤想知道的却是尔等缘何在那般情形下如此把握时机,恰到好处袭取宛城?难道妙才手下皆衣不解甲,枕戈待旦不成?”

夏侯渊微抬起头看看曹操终于咬牙说道:“自半月前张绣将军在城中城外有兵马调动伊始,末将便一直令营中将士衣不解甲,随时戒备。”

曹操皱皱眉,示意夏侯渊起来后,支着桌案向前探了探身子:“只是这些?那典韦醉酒俘虏胡车儿是怎么回事?中军起火你直取宛城是怎么回事?文则困敌营寨是怎么回事?”

夏侯渊瞧了眼典韦,发现典韦也低着头,一副完全没听出此种机锋模样,不由轻叹一声:心眼儿直也没啥坏处,碰到这事曹操就知道不问典韦而是问他。天知道他这边这些事都是由典韦传话的呀。

夏侯渊很无奈,垂着眸思考了一会儿说道:“主公,这个说来话长。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可能还得到许都以后听奉孝仔细分说。末将知道的只是皮毛。”得,这位也是个滑头,解释不清就直接把事情推郭嘉身上,反正这是他惹的,让他自己跟主公说去吧。

曹操闻言吸了口气:奉孝?又是奉孝?前头典韦打贾诩就有他的事,怎么取宛城还有他的事?他一个在许都养病的人不好好休息,怎么净在宛城折腾事儿?

“妙才,把你知道的详细说来。”

“奉孝说宛城之战,看似容易,实则变数颇多。故而不论昼夜只要人在宛城,全军皆不可掉以轻心。凡有可变隐忧,皆要慎重堤防。切记:物有反常,必有妖异。那日末将在……咳……之后,发现宛城有兵马调动,去劝主公,主公并未上心遂暗自留心,提防事变。然昨日之时,仍旧事由突然,在袭营开始后手下将士也曾慌乱一阵。中军辕门帅帐附近,若非典君曾被告诫慎饮,恐怕又是另一番景象。”

曹操眯了眯眼睛,转看向典韦。典韦倒是知事,竹筒倒豆子一样噼里啪啦说道:“来前奉孝不是病了吗?妹子估计是被吓到了,所以要俺戒酒。后来奉孝又说不需戒酒,还得好好留意谁会请俺喝酒,留着以后有大用。对了,他还要俺保证不能喝醉,说是性命攸关。俺想也是,这毕竟关系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