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部分 (第2/4页)

声:“……王毅。”

“末将在!”

“你人性子随和,脑子也最灵活……但是我死之后,你不能……接我的班。因为你想的……太多。还有应兴……你跟随我的时间最长,忠心可鉴……可你……却也不是做一军首领的料。所以你们……两个都不行。”

应兴和王毅齐齐点头,都是眼圈发红。

管休望了望其他人,最后目光停留在门口的方向,轻声叹了口气:“王贲……是好的。但做事容易意气用事,可好在听劝。”

说着管休回过神,吃力的抬起双手,一边一个握住王毅和应兴,语气认真,眼神坚定:“所以……咳咳……我把他和居庸关五万守军……托付给你们两个。……拜托了!”

应兴和王毅两个对视了一眼,看着握着自己的管休的手,心头又是一酸:昔日持剑拉弓的手,今天竟如此柔弱无力。仿佛下一刻它就会自己垂落下去。

“将军放心吧。有我们在一日,必定不会辜负您所托付的!”

好一会儿,两个人才在管休温和而虚弱的目光中声音沉哑的应了声。

管休放心地合了合眼睛,躺会榻上,语重心长说道:“记得你们今天的话……不要争吵……不要内讧。有什么事情可以商量着办。管休一生看够了同室操戈……看够了兄弟相争。我不想在我死后,自己旧部里也出现这般情景……”

“杀敌未满三千,自损已耗八百……这是罪过……”

管休说完,疲惫地合了合眼睛。再睁开时,却陡然显出一抹亮色。几个知道情由的将领或仰头止泪,或低头遮掩,谁都不忍再看管休。

管休却忽然出声说道:“扶我起来。”

应兴和王毅一愣:“将军!”

“扶我起来!我想看看我手下的将士们。”

应兴咬了咬唇,最终和王毅对视一眼,狠下心,招呼门外亲兵,抬榻出门,让管休检阅三军。

只是床榻将近三军军阵时,管休却固执地要求起身站着向他的部下问候,作别。

应兴一下子攥紧拳头,抿着嘴和王毅一道把管休搀扶在肩,在走了一段以后,管休推开两人,身子微微打了个踉跄,又执拗地挺直肩背,目光柔和地看向底下众人。

料峭寒风吹过,天空又开始阴沉地飘起雨雪。

管休声音很轻,语气很柔,话的内容却带了着满满的决然铿锵:

“你们……是我见过的最英武的将士。管休有你们为同袍。今生,足矣。”

“若有来世,管休仍愿与诸位,携手并肩,共浴敌血!”

说完管休有些艰难地抬起手,指指关外方向,又指了指脚下土地:“管某今日有一事将托诸位:别让外面那群人,污了管休的安眠地。”

说完管休对着数万将士缓缓地长揖到底。再抬头,管休脸色已经一片惨白。

底下成片成片的士兵眼光水汪地看着管休,脸显茫然,像是被家长抛弃的迷路的孩子。不少年龄小的已经有哭出声的,其中一个十四五岁模样的孩子仰脸看着管休,声音无助:“大人,您不要我们了吗?您要抛下我们了吗?”

管休身子僵了僵,转身看着应兴等人平静地说道:

“我死后,不必归葬颍川。”

“就在这居庸关前,以后日夜,我陪着你们。我想亲眼看着你们驱逐外寇,安定江山。”

应兴等人骤然睁大了眼睛。应兴更是紧紧地握住了拳头:颍川,恐怕除了子龙将军没人知道那里对将军来说意味着什么。那里生他,养他,有他十几年未见的家人,有他曾心*的姑娘,甚至还有他曾经送信托付的人。可是如今却……

应兴转头看向辕门,头一次怨恨徐州离幽州的距离,怎么就这么远,文勇那小子怎么就这么慢?怎么还不把子龙将军请来?

管休说完这些,底下的人就一下子沉默了声音,却只是片刻,哭声就骤然变大。

管休强撑着身子,把一只手搭在了王毅肩上,用另一只手冲着将士们摇了摇,做了个轻描淡写的告别姿势,然后就由着王毅缓缓地把他搀扶下阵台。

当天子夜的时候,居庸关南门被半夜叩响,日夜兼程,一身风尘仆仆的赵云总算在管休离世前赶来了居庸关,只是当他急火火地走到管休榻前时,管休已经进入弥留时候。

许是天有不忍,赵云声音哽咽地在他榻前唤了几声的兄长后,管休终于是睁开了眼睛,双目迷蒙地看了看赵云,轻笑着叹了口气:“文勇……终于……还是去请你了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